在《金瓶梅》一书中,除了春节和元宵节之外,作者写的最多的就是清明节了,总共有三次。第一次平平淡淡,第二次轰轰烈烈,第三次则冷冷清清。
在《金瓶梅》中的第一个清明节,作者没有写西门庆家里祭拜之事,想必是父母去世年岁已久,就算需要到坟前祭祀,也无需大张旗鼓,所以一笔带过。那么西门庆和他的妻妾们都在干什么呢?西门庆和应伯爵等人外出踏青一笔带过,而他的妻妾丫鬟们,则在家中花园中打起了秋千。
书中作者写了几句令人羡慕的诗:“红粉面红粉面,王酥肩并玉酥肩。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
潘金莲打秋千的时候总笑,还从秋千上摔了下来,于是吴月娘就讲了一个看似笑话,却让潘金莲孟玉楼李瓶儿笑不出来的笑话。因为笑话是关于一个姑娘因为打秋千,把身子喜抓去了,后来出嫁被夫家给休了,此时的潘金莲三人都是再嫁,相比吴月娘这个正头娘子,身份地位自然一目了然,而吴月娘相比三人的优越感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次打秋千的过程中,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是宋惠莲,另一个是陈敬济。宋慧莲是所有人中最会荡秋千的,虽然引来众人的喝彩,但也愈发让其他女人妒忌,陈敬济作为西门庆的女婿,突然出现在她的一堆妻妾之中,还被吴月娘安排给潘金莲李瓶儿等人送秋千,也预示了陈敬济和这几个女人后面的纠葛不清。打秋千虽然是小事一桩,却很好的写出了各人的性格。
《金瓶梅》中的第二次清明节,是在西门庆娶了李瓶儿之后,家中又得了几宗横财,生了儿子,又做了官。此时的西门庆,可谓要钱有钱,要势有势,最是志得意满之时。为了宣扬自己的泼天富贵,西门庆在祖坟旁边,大肆购买土地,扩建祖茔,准备在清明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清明节当日,西门庆带领全家,再加上官客、亲朋,堂客,一共五六十人,“里外也有二十四五顶轿子”,四个小优儿、四个唱的妓者也悉数到场,声势极为煊赫。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城里出发,离祖坟还有五里地,就看见青松郁郁,翠柏森森,周围的石墙,当中的甬道,明堂,神台、香炉、烛台都是用白玉石雕琢,还有新安的牌匾。
祭祀开始,西门庆身穿大红冠带,摆设猪羊祭品桌席祭奠,响器锣鼓一齐打起来。徐先生念了祭文,烧了纸,西门庆邀请男客们在前客位,吴月娘邀请女客们在后面卷棚内坐。原来,西门在这卷棚后边,又收拾了一明两暗三间房屋,里面铺设床帐,摆放桌椅,梳笼,抿镜,妆台,糊的如同雪洞一般干净整洁,墙上还悬挂着书画,琴棋等物,很有点行宫的味道。
《金瓶梅》中的第三次清明节,则是在西门庆死后一年。在第八十九回,此时的西门庆已经死了整整一年,西门庆临终希望他的妻妾能守在一起好好过日子,但事与愿违,才一年功夫,他的妻妾死的死散的散,家中早已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西门庆死后,二娘李娇儿闹着改嫁了,五娘潘金莲也被吴月娘赶走,死在武松的手里,六娘李瓶儿两年前就死了,丫头下人也走了不少。偌大的西门府里只剩下大娘吴月娘,三娘孟玉楼了,四娘孙雪娥,不过孙雪娥在这次清明之后也很快离开西门庆府,很快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前两次清明节是宣扬西门家的富贵,这次寡妇上坟则显得无比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