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陵被盗全过程,光绪皇帝的尸体硬生生的从

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可是他的死,却死得非常的尴尬。因为他死的时候,陵墓还未动工开始修,换句更通俗的话,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光绪皇帝画像

慈禧葬在陀峪定东陵之后,为光绪皇帝修建崇陵的任务,就提到了朝廷工部的日程之上。在摄政王载沣的操办之下,崇陵终于开始修建了,直到年,由民国政府拨钱,修了两朝的重点工程崇陵才修好。

光绪崇陵全景图

慈安,慈禧定东陵全景图

我们都知道,溥仪在年退位,由民国的工匠,修清朝皇帝的陵墓,他们会修出一个什么效果?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能糊弄就糊弄。

崇陵糊弄,可是光绪皇帝的随葬品却没有糊弄。

根据清宫留下的资料记载:光绪皇帝的随葬品竟有36箱之多,里面不仅有古玩玉器,还有珍珠玛瑙。可是这些宝贝,就是招贼的幌子。一生不得志,无片刻安宁可言的光绪帝,死后也未能幸免,入葬仅仅过了24年,年的秋天,一股身份不明的人盗掘了崇陵地宫。

他们对地宫非常熟悉,行踪神秘,从哑巴城的琉璃影壁前端撬开砖石,挖了一个很深的洞,此洞直达影壁下方,正常情况下琉璃影壁后面地下,便是将棺材运进地宫的墓道。盗墓贼将盗洞一直向下打,绕过金刚墙后再向上,形成一个巧妙的U字形盗洞,避开了破坏金刚墙的艰难工作。然后用松干木片从门缝顶倒顶门石,毫不费力地就进入了地宫的核心部分—金券。进去以后看到左侧为皇帝棺椁,右侧为皇后棺椁,然后用斧头把光绪梓宫正面砍开一个大洞,光绪的脚被盗墓者拉出,落在了棺床上,光绪的尸体被盗墓者翻了过来,掳走了棺内随葬宝物。同时从上面打开了孝定景皇后的梓宫,把椁盖倾侧在皇帝椁盖上盗走随葬品。盗贼还打碎了外有沥粉贴金龙凤和花草图案的三层册宝箱,盗取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

年7月,河北省文物部门下达了对崇陵进行发掘考古的命令。他们首先来到了盗洞的前方。这个盗洞的位置在琉璃影壁的前方,说明盗墓贼十分有经验,很多人认为是某军阀部队盗取了崇陵,专家根据盗洞的大小和墓内情况,推断盗崇陵的可能只有两个盗墓贼,一个成年人指导并在外望风,一个未成年人进入墓穴盗窃,根据盗墓行当的惯例,他们很可能是父子俩。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进入墓穴的那个盗贼可能年纪不大,没有经验,考古队员惊奇的发现该陵的金井没有被盗。

文物工作者将光绪从棺洞中抬了出来,光绪已经变成了一具干尸,但他的双手却紧握成拳。

管理处的人员使足了力气,这才掰开了光绪紧握的双手。在他的右手中,掉下了一件和田玉的把件。他的左手中,紧握着一对连体翠环!大家猜想可能也是盗墓者没有留意,才错过了这两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清朝皇帝选陵,绝对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比如给光绪皇帝选择陵地,钦天监的官员们,不仅要在清西陵所有平地,山川等地进行探访,而且要至少选三个陵地,供朝廷进行甄别选择。

最后,朝廷确定了崇陵的位置,开始为光绪皇帝修陵。修陵之前,首先要找到金井,什么叫金井呢,就是清朝皇帝棺材下,有一个不到两尺深的小洞(直径14.2厘米,深是43厘米),这里面装满各种宝贝,取意为金井玉葬。

皇帝是“真龙天子”,死后要龙归沧海,而金井就是连接沧海水路的通路。

金井也可以看作是崇陵的正中心。崇陵地面和地下的建筑,全都要为金井服务。

崇陵开挖金井的时候,在典籍的记载中,需要取金井中的原山吉土,郑重地放入一个黄绫的布包之中,然后无比虔诚地放到金井之内。

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等帝后的陵墓被盗后,金井中的宝物,尽皆失窃

崇陵被盗,随后不久,文物专家对崇陵被盗现场进行了整理,在移开棺木之后,专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金井,金井内发现的保定子母铁球和玉石球,对于研究保定铁球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实物。五块亨得利怀表更有研究价值,其中一块小小的金壳珐琅表上,表盘周围镶有米珠一百七十八颗,至今无一破损或脱落,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超;表壳上是金丝珐琅组成的图案,五彩缠枝莲和繁茂的绿叶连接在一起,三只彩凤展翅腾空,首尾相顾。大片彩蝶于花丛中追逐起舞,异常精美。估计这块表可能是在亨得利定做的或者是亨得利进贡给光绪皇帝的,而凡是进贡品或皇帝的定做品,都是单独设计,专门制作,数量不会多,质量也一定是上乘的。常言说,物以稀为贵,那么这块表就无法估价了。金井里还发现有玉别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宝、雕花白玉石等文物,也极为珍贵。”

这伙盗墓贼绝正因为他们对清朝葬俗的不理解,故此,金井中的宝贝,才得以保全。

可话又说回来了,所谓的原山吉土,只是对墓主有用,可以保护墓主“千秋万世,陵墓永固”等等,乾隆、慈禧陵墓中金井里面的原山吉土黄缎布包,竟被盗墓贼偷走,想一想,这帮盗墓贼当时一定觉得是得宝了,当他们打开袋子,看到不值钱的黄土时,那表情,一定是非常酸爽可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