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骊山有一座华清宫,又名华清池,本名温泉宫(汤泉宫),是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大举扩建的离宫。
按史书记载,几乎每年冬季李隆基都要携带文武百官和宠妃到此过冬。这里的女主人先是武惠妃,之后是杨玉环,还留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传说。
外出游玩,是唐朝皇帝的习惯,从唐高祖李渊时期就已经有了。不过李渊是出游打猎,而李隆基是洗温泉浴,开国皇帝和太平天子还是有所不同,总之,都不愿意呆在长安城里。
东都洛阳是一个好去处,各种宫殿办公设施齐全,和西都长安没什么区别。而华清宫同样如此,“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不但宫室、各部门都有固定场所,连长安里安置李隆基子孙的十王宅、百孙院也有备份。
开元初期,骊山离宫温泉宫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建筑群落,李隆基每年秋冬开始就四处寻找温泉游玩,一般一次出去几天、十几天、一两个月不等,经常在外过冬,到了春天才回长安。
有李隆基在的地方,就是大唐的政治中心,无论是长安大明宫、骊山华清宫还是洛阳明堂。
开元二年,李隆基刚刚当上皇帝不到四年,在温泉宫下了一道温泉诏,要求文武百官和平民禁止过于奢侈下葬,对陪葬物品、埋葬地点、坟墓规格、送终器物都有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先打一百棍子,地方官也要被贬官到边远地区。
开元三年,同样是冬季温泉诏,要求选拔博学大儒入宫讲课,马怀素、褚无量就是那时开始成为帝师;
开元五年,长安太庙损坏,李隆基安排人在长安重修太庙,自己先去温泉,再奔东都洛阳,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长安。这种生活方式基本上贯穿了李隆基的一生,直到安史之乱为止。
每年正旦和冬至,是唐王朝最重要的两个节日,还都在冬天。而李隆基很少在长安过冬,于是,经常有在洛阳或者在华清离宫接受文官百官朝拜庆贺节日的记录。
开元二十五年冬,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病重死去,但这并没有影响李隆基的温泉宫之行。十一月份按惯例去了温泉宫,而武惠妃在十二月死掉,温泉宫暂时失去了女主人。
很快,那个叫杨玉环的女子填补了这个空白,并成了温泉宫新的女主人。
那些年,真正的是大唐盛世,户口万户,人口万(开元二十年数据);连年丰收,长安米价每斗不到二十钱,比贞观四年的斗米四五钱是贵,但比贞观初年一匹绢一斗米还是便宜了许多,毕竟一百年过去了,物价是要上涨的。天下太平,“虽行万里不持兵刃”(开元二十八年);到了天宝十三载,人口已达到万。
各地一旦有天灾,可以轻松的从国库中拿出一二百万石粮食来赈济,整个大唐富得流油。
天宝六载,李隆基决定扩建温泉宫,改名为华清宫,并任命大才子房琯作为总设计师。房琯在十年后安史之乱时当过宰相,带兵打仗不行,还牵连了他的好朋友杜甫被贬官。但房琯明显在设计宫殿方面有过人的天赋,从整体风格、布局、细节设计都独具匠心。再加上各地官员敬献的各种珍玩器物,华清池应该不差于后世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安禄山就是敬献者之一。在范阳,安禄山用白玉石做成鱼龙凫雁,围绕着石莲花,雕工很见功力,“殆非人功,上大悦”。这些雕刻品被放入温泉中,用石梁横在上面,莲花刚好露在水面之上。而李隆基洗澡的时候,这些鱼龙凫雁在水光映衬下“状欲飞动”,李隆基害怕就撤去,只留下莲花。
华清宫中还有连续的长条状浴室数十间,周围用有花纹的石头镶嵌;用白银镂刻装饰的漆船和白香木船放入池中,船桨、船橹用珠宝玉石镶嵌;水中用绿色宝石和丁香磊成小山,代替仙山瀛洲和方丈。
周围服侍的人就更多了,仅仅十王院、百孙院这些外围部门,每院四百人,百孙院三四十人,加起来就要四五千人。而李隆基一次出游,连侍从带护卫卫队,应该不少于三四万人。后来大唐最混蛋的一个皇帝唐懿宗也非常喜爱外出游玩,每次随行人员十万人,比李隆基还要风光。
华清宫见证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每次李隆基出游,杨贵妃都随同,高力士负责执辔授鞭,为杨贵妃服务的织锦、刺绣、雕刻、融造的匠人一千多人。各地的地方官也不断的敬献稀奇古怪的好玩意,包括“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并因此获得升官进爵。
一旦出游,杨国忠及姐妹五人,每家一队,穿同样颜色的衣服,五家如同百花盛开。路上丢掉的首饰、饰物到处都有,“灿烂芳馥于路”。
他们之间还互相比拼,用黄金、翡翠、珠宝、玉石装饰一架牛车,一个车子的费用就要几十万贯。然后车子过重了,牛拉不动,就要求骑马。同样是竞相购买好马,用黄金作辔头,马身上披上锦绣,从杨国忠的府邸集合出发,一同去皇宫,“炳炳照灼,观者如堵”。
这五家每家都在华清宫附近有别墅,李隆基经常五家走个遍,赏赐的阉稚、歌儿、狗马、金贝,各种好东西不计其数,去的时候的赏赐称为“饯路”,回去时的赏赐称为“软脚”。
安史之乱发生在冬天,李隆基刚好还在华清宫,还和杨贵妃在一起享受生活。华清宫成了指挥平叛的第一个大本营,封常清就是在这里拜见李隆基,并领命镇守东都洛阳。
但长安到底失守了,华清宫也毫不意外的落入安禄山手中,这里安禄山相当的熟悉,曾经来过无数次。
李隆基连长安城里的东西都来不及带走就逃离了长安,更别说华清宫了,大唐盛世的所有积蓄,都留给了安禄山。
一年多之后,唐王朝收复两京,李隆基从蜀中回到长安,又在那年冬天去了华清宫,但没呆多久就回了长安。一方面物非人非,杨玉环不在了,华清宫也被安禄山祸害的不成样子;另一方面自己的儿子盯得太紧,送行时送到灞上、回来的时候到灞上迎接,还给自己牵马百余步,好个孝顺儿子。
这是李隆基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去华清宫了。
唐代宗初期,宦官鱼朝恩权势很大,以孝敬皇太后的名义大兴土木,因为材料木头不足,就拆除了华清宫等一批无主的建筑;到了唐代宗后期,准备修缮一下华清宫,就任命一个叫柳子华的人管这个事情。柳子华在长安街市上围出一块地方,发布公告要求凡是有华清宫砖瓦石头木材的都扔到围起来的地方里,三日后不还者杀头。没几天,堆积如山,修缮所需的材料差不多够了;
之后的华清宫虽然不可能恢复天宝时期的富丽堂皇,但估计是能住人了,唐穆宗、唐敬宗都是年少好玩,都去过华清宫临时居住。唐穆宗虽然也不是个好皇帝,但去一次华清宫随从不过千余人,与李隆基没法比,更没法比之后的唐懿宗。
盛唐气象不再了。
再往后几十年,唐宣宗也有过去华清池短住的记录,但要下诏书解释,说自己是去考察祖先的丰功伟绩,不是去游玩享乐去了。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盛唐,以及李隆基的辉煌,都已经随着华清宫的破败一同消失了。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