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宫博物馆,红墙宫闱,城市中心的灵魂

故宫伫立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它陪伴着24个帝王走过朝代的更迭,民族的兴盛与衰落,见证了中国的起起伏伏。它如同庄严的护卫固守着心脏,也如同华丽的牢笼,囚禁着温暖的自由。走进它高高的城门,它曾将皇家与平民分隔成不同的世界,也在如今终于敞开怀抱,接纳这个世界。没有人不被它的壮美震撼到,推开那扇巨大的尘封着沧桑历史的岁月之门,踏上笔直而最中心的朝圣之路,庄严肃穆即刻充满心怀。在这里国成为一个可见的概念,它成为北京文化的底蕴和灵魂。

故宫博物院

从北京站起,乘开往西直门方向的地铁二号线外环,只一站到建国门,再换乘地铁一号线,经三站到天安门东,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提到紫禁城,其实我马上想到的,不是辉煌的大殿,而是长长的深深的宫墙,就像那些电视剧里,皇宫里的侍女内侍所行之处,迷宫一般,人在其中,如同寂寞的游龙。所以,说到底是用权为自己修筑了盔甲,还是为自己加固了牢狱,人们都以为自古帝王最是自由,天下生死皆在他一人手中,可偏偏是这天下的生死,困锁了所有。行走在朱墙金瓦之间,心内是虚无缥缈的毫无意义的愁绪,不知从何而来,由何而起,也许,是不禁想起一路的昌盛与没落。不过不要紧,当你走上高高的殿堂,胸中豪情又将油然澎湃。也终于可以体会,走过那条白玉石铺就的路,坐上那把龙椅,登高而望,众臣俯身跪拜阶下,天下尽在掌控的壮志。

宫墙

如果你走进故宫博物院,一定会发现,院内放置了很多的铜制水缸。这些水缸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早时候的中国,大多都是用木材做的,尤其在干燥的地区和季节,这些建筑就很容易发生火灾。为了避免皇宫起火损失巨大,危害天子性命,便制了大量的铜缸,摆放在大殿之外,每日命宫人添水,冬日里还有防冻措施,以保证随时都可以有水救火。

铜缸

沿着中轴线走,首先是三座大殿:太和殿即金銮殿,一般用来进行大典。其次是中和殿,作为皇帝到太和殿前的休整和祭祀前的准备之所,接着是保和殿,它曾在嘉靖时期遭遇火灾后修缮。小的时候经常听说,金銮殿内的龙椅一般人不能坐,承受不起天命的人,坐上这个位子,不仅不能权倾天下,反而有损命格。是真是假且当它玩笑一场罢了,毕竟时至今日也再无人会坐上那个位子了。明清两朝为争夺这个位子,有多少人殚精竭虑,用尽心思,到头来,这紫禁城还是没能守住百年传承,新的时代,总是像滚滚而来,无法躲闪的巨石,碾压过陈旧的岁月,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

龙椅

再向前,乾清与坤宁两宫之间是交泰殿,是皇后接受贺礼的地方,清朝时在此储放二十五宝玺。此殿宝座之上悬挂无为匾,无为二字很是奇妙,《道德经》中多次出现无为二字。天下人孜孜不倦皆想有所为,而偏偏失了无为的境界,其实有的时候,顺应自然反而更能达到目的。再者,只有心里有目标,不被琐事打扰,才能更加集中精力,有所成就。如果你在进入故宫之前请一个导游或许可以更加详细的,去了解这片壮美殿宇的更多细节,更多故事。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己的渊源和历史,它不会说话,自等你来亲自探索。

交泰殿

提起御花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实在我的想象里,御花园应该是花团锦簇,五光十色的,但其实,真正去到哪里,反而是那些老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有的真的太是太老了,不得不用铁架支着,可尽管是这样,它们依然活着,依然绿着,那样固执而漫长的生命力足够安宁人心。御花园很有魔力,置身其中,不由自主的悠闲惬意起来,让人羡慕极了曾经的皇帝和妃子们。这只铜象就安置在御花园里,左右两只对称,它的鼻子触碰地面,象征着顺伏,两个前肢反着关节跪着,体现了皇权。最重要的是,伏跪象的谐音有着美好的喻义,你能想到是什么吗?

铜象

上一次去到故宫博物院,只是单单在中轴线上走了一走,未曾去到那些叠叠相复的偏殿,实在心中遗憾。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再去一趟故宫,在感受一下,强大又安详的皇家气息,它将北京这座城市韬养的贵气又有涵养。而且那些殿宇的金黄色的屋顶真的是太美了,在阳光下散发着光。其实落雪时的故宫更美,素白的雪映衬着朱砂样红色的宫墙,树上,屋檐上挂着霜,走在其中,恍惚间是哪个窈窕的美人妃嫔,在吟着这雪若柳絮因风而起,百年前的琴声该是分外悠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