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因其稀少和美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追捧,更是被誉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这些美丽奢华的宝石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其形成原因,经历的磨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原产于缅甸的红宝石原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小编就为大家讲述宝石从原石到成品所经历的风雨历程,解密美丽奢华背后的代价。
01宝石形成的地质环境
宝石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要经历至少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通常,按岩石性质,宝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三类。
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各种矿物特别是宝石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结晶。
岩浆岩中形成的金刚石(钻石)在岩浆岩中形成的宝石晶体种类繁多,有金刚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水晶、橄榄石、镁铝榴石等。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
岩浆岩中形成的红宝石变质岩中产出的宝石主要有: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堇青石、夕线石、蓝晶石、十字石、翡翠等。
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中形成的翡翠沉积岩中可有多种优质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欧泊、翡翠等。
02宝石开采的艰辛之路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宝石的开采,最开始均为原始的人工挖掘,其效率低、进度慢、安全系数低,且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科技机械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开采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不过因各种宝石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其开采方式和难度亦有较大区别。
钻石开采以大型机械作业为主钻石采矿业中超过80%都是大型机械作业,只有不到20%小规模的人工开采。这些小型的采矿点基本上都位于塞拉利昂和阿哥拉等非洲西部国家。
彩色宝石以个体和小规模开采为主而彩色宝石的开采情况与之完全相反,彩色宝石约有80%的出产量来自于个体和小规模开采,多数采用传统的人工开采方式。
以缅甸抹谷红宝石开采为例:
首先,把巨大的漂砾去掉,然后把含宝石的砾石集中到某一地点,用一套金属丝网筛进行筛选,主要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除去最高层筛子上最大尺寸的石头;第二步,除去第二级筛子上的中等大小的砾石;第三步,留下第三级筛子上尺寸最小的砾石。
红宝石的千淘万漉砾石已经选好,如何拣选宝石呢?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一只手拿着某种工具剔除砾石,而另一只手拣选宝石。把挑选好的宝石放在竹篓里,把经过拣选的砾石从台子上推下去。因为丢弃的砾石中可能还有小块宝石,可以继续手选。
红宝石的开采条件异常艰苦,通常每开采吨矿石才能得到1克拉的红宝石,品质优秀者更是少之又少。
缅甸抹谷红宝石矿此外,由于红宝石的珍贵,在缅甸的红宝石矿区每一座山头都有一个阵地,壕沟、机枪、警卫,戒备森严。几乎全缅甸的地方武装都在红宝石矿区开设了公司,警卫也是随处可见。
03宝石的加工打磨
宝石加工是指将宝石材料加工成宝石成品的工艺过程。一件精美的宝石原石,只有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设计,再通过宝石切磨师的精雕细琢,才能充分展示她的美。
宝石的多样切割根据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加工工艺,宝石的加工通常分为两大类:钻石加工工艺和彩色宝石加工工艺。其中彩色宝石加工工艺中的弧面型和珠型宝石工艺也适用于某些玉石(如翡翠、和田玉等)和有机宝石(如琥珀、珊瑚等)材料的加工。
宝石加工的过程大致分设计、切磨研磨、抛光、后期处理四个过程,其中根据宝石的种类及要加工的形状不同又有进一步的细化区分。
设计
刻面型宝石的设计主要从颜色、重量、瑕疵和比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检查原料的色彩性质及分布状况、原料的形状、内部的瑕疵、绺裂的多少及分布,而后根据检查结果设计切割形状及比例。
钻石戒指的设计图稿出坯
出坯是指把原料切割成小块料,然后用修理锯切割出设计好的宝石款式的雏形。根据原石内部的裂隙及其他瑕疵,切割宝石。
上杆
上杆是指用胶把毛坯和粘杆粘结在一起,胶一般用黑火漆或红火漆。
宝石的粘胶上杆刻面研磨
刻面研磨是指用宝石刻磨机带动毛坯在磨盘上磨出不同角度的小面,宝石刻磨机一般使用八角手刻磨机和机械手刻磨机。
宝石的刻面研磨磨盘一般为mm直径的金刚石盘,磨粒的粒度一般为目。抛光所用的抛光盘一般为紫铜盘,抛光剂为钻石粉。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主要指宝石的腰部抛光、拆胶处理及清洗处理,至此,刻面宝石加工完毕。
而后进行检验、包装、销售,最终将这份美好奢华呈现在你的眼前。
注: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