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不止一次感叹,古代贵族真的很豪横!
吃饭、喝水用金碗金杯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即使做个摆件,选材也一定要高大上,不存在偷工减料。
《故宫贺岁》剧照宝石盆景如果说,追求这种极致的奢华体现了生活的仪式感,是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但死后把全部家当押在一件衣服上,且这件衣服就穿一次,是不有点太铺张浪费了?
emmm……大概这就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区别吧。
估计这会儿,大家也已经猜到这件一生只穿一次的衣服是什么了。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01一件衣服一个亿
在第一次听说“金缕玉衣”这个名号时,宝哥哥天真地以为,这种看起来像凉席又“密不透风的铠甲”是古代贵族沙场上阵的防弹衣!
实际上,这件耗费片来自辽宁的岫岩玉片和约克的金丝制作而成的衣服,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只在死后入殓时才穿。
是的,你没看错,一生只穿一次!
“片玉石、克金丝”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在当时,完成这个巨大的制衣工程,需耗费一个熟练玉匠十年左右的时间。
制作玉衣所用的玉片大部分呈长方形和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最大的玉片长4.5厘米,宽3.5厘米,用在脚底;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大小,有些玉片上的锯缝只有0.3毫米。
而制作玉衣所用的一公斤金丝,其制作成本相当于汉代户中等收入家庭的家产总和,按当今中国家庭平均财产计算,接近1亿元人民币!
价值连城的玉衣,是西周时期厚葬之风兴起的产物。
02玉衣前身是“面膜”
在古代,人死之后会用“布巾”盖住死者的脸部,谓之“掩”。
发展到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西周,人们开始将玉石片缝缀在“掩”上,东周时进一步发展为“缀玉面幕”、“缀玉衣服”,缀在衣服上玉器的形状与五官中的某一部分相像,正面有纹饰,侧面和背面有对钻的小孔,组合起来刚好遮住面部的关键区域。
西周缀玉面幕河南博物院藏之所以会选择玉石来制作面幕,是因为古人相信玉凝聚了天地之精华,吞食可以长寿,佩戴可以辟邪,穿上玉衣可以封存精魄、能使尸体不朽,因而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稍晚一点的汉代,由玉片组合的面幕遮盖的范围更大了,组合起来像是一张面膜,几乎遮住了全脸。
汉玉覆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没有提到金缕,是因为玉衣形成初期,人们并不太重视编缀玉片的的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