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大荒,大家都会产生一种荒无人烟的印象。但事实上,几千年来的北大荒生活着不少渔猎和农耕民族,历史上诞生过很多古代文化。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玉石。
说到玉石,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喜爱的宝石和制作材料之一。上古中华文明其实是一个玉石文明,古代的很多传统礼仪、制度、宗教都依托于玉石,比如国家的祭祀要用玉璧和玉琮,诸侯朝见天子要手持玉圭,官员朝见皇帝要举着玉笏(户),体现身份的高低要用玉佩,调兵打仗要用玉璋或玉符。可以说,没有玉石,我们中华文明的很多内容将大大不一样。
但是,我们中国的玉石文化最早发源于哪里?
考古学家在浙江的良渚文化、安徽的凌家滩文化,都发现过五千年前的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美,但这不是最早的。
内蒙古和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发现过六千年前的玉器,品种繁多,造型生动,但也不是最早的。
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又发现了八千年前的玉器,已经出现了磨光钻孔等高难度工艺,但依然不是最早的。
终于,人们在北大荒,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玉器文化——小南山文化,时间远在九千年前。
从发掘地点和考古年代来看,中国的玉器文化明显经历了从北向南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竟然起源于北大荒。
那么,小南山文化遗址,都发现了什么宝贝呢?
这个小南山,位于双鸭山市饶河县,这里属于黑龙江东部的三江平原,位于乌苏里江岸边,著名的珍宝岛就在附近。
小南山文化遗址,发现于年。经过年的试掘、年和年的正式挖掘,共发掘面积余平方米,发现墓葬40余座,房址1座,出土石斧、箭杆整形器、刮削器等石器文物标本多件,出土陶罐、陶杯、陶钵等陶器文物标本多件。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小南山出土了玉器多件,而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期遗存经碳十四测年在距今年左右。从出土石器等文物来看,小南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黑龙江下游的奥西波夫卡文化。
小南山玉器包括了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弯条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环,甚至还有玉锛和玉斧。其中,玉石做的玉环和玉璧,是最令人惊叹的。要知道,这都是八九千年前制作的,人类才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才学会磨制石器。而小南山的这些玉环和玉璧,不仅磨制得很好,而且还穿了孔,做成圆环状,难度是很高的。
小南山的发现,再次改写了我们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在这里发现的每一件玉器,几乎都是中国最早的。特别是玉璧,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
玉璧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六器之首,专门用于祭天。其他六器包括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这六种礼器,分别用于祭祀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成语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还有俗语“有眼不识荆山玉”,说的都是这个玉璧。当年,秦王用十五座城池向赵国交换一个玉璧,都没有成功,可见其价值的珍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最早的玉石文化会出现在北大荒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偶然现象造成的。我们知道,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就是人类学会了磨制石器,不再用简单的敲敲打打方式制作石器。而最早开始磨制石器的,正是一些渔猎文化人群,捕鱼和狩猎需要很多精细的磨制石器。在人们磨石头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玉石这种不平凡的石头,经过磨制后会变得非常漂亮和细腻。这样,玉器就诞生了。
东北地区,是我国诞生渔猎文化最早的地方之一,这里河流密布,森林广袤,野生动物和鱼类资源都很丰富。几千年来,我国东北的很多民族都属于渔猎文化,直到今天还传承和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渔猎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东北地区就成了中国境内玉器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以后,玉器制作技术又从黑龙江传播到了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然后在几千年里传播到了山东、华南等地,最终在中原发扬光大,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华夏玉器文明。
这些考古证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北大荒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无论是黑龙江和辽河,还是黄河、长江和珠江,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发挥过重要作用。(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