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直播基地撑不过年底

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

深网

作者丨张睿

编辑丨康晓

“房租加上人员成本等,我们一个月亏损80多万,这么下去,预估基地能撑到年底就不错了。”东部某三线城市直播基地供应链负责人张伟对《深网》表示。

年中,随着这一直播基地的开张,在杭州做了2年多化妆品直播生意的张伟选择回到家乡。“该直播基地近2万平米,是本地知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投资成立的,算本地最大的一个直播基地,我的家就在这座城市,所以就回来了。”张伟算是降薪入职该基地,他相信拥有多年直播经验及化妆品供应链资源的自己,完全能凭借日后的GMV提成打平降薪的那部分损失。

但现实并不理想。在经历主播招募、供应链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MCN机构引进、物流公司合作等系列投入、测试、养成后,直播基地部分品类在经历爬坡和流水打正后,GMV交易额增长进入了瓶颈期。

核心原因是流量成本的飙升,导致直播基地自己的主播培养不起来,合作的主播慢慢流失,逐渐进入恶性循环。

“抖音、快手等平台算法和流量变化太快了。年下半年开始,对于腰部以下的主播来说,想在GMV上有所突破,必须花钱投流。但打不平ROI(简言之,投了1元的流量,GMV也达到1元)让直播基地的老板在流量采买方面保持谨慎态度。”张伟对《深网》解释。

张伟及其直播基地的经历并非个例。近三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直播行业,直播基地的马太效应逐步显现:

拥有头部主播和供应链优势的直播基地,在“人—货”上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仅有直播场地、但缺乏腰部以上主播及供应链优势的直播基地,则慢慢沦落为可有可无的“中间商”。

国内直播基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瑞丽玉石直播基地、义乌小商品直播基地等为代表的产业带直播基地,二是头部MCN机构业务外延形成自己的直播基地,例如辛有志严选直播基地、谦寻供应链基地等;三是传统产业园或者房地产公司利用自身的物业优势转型操盘的直播基地。

近两年,除了互联网平台、MCN机构,有产业运营经验的园区、孵化器、联合办公、批发市场等也试水运营直播基地。直播基地发展的另一个动力还在于政策的鼓励,年以来,包括广州、深圳、青岛、义乌、四川等超过10个省市和地区发布了相关政策,其中就包括构建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

“在直播电商人—货—场三要素中,先有场地再去招募主播和搭建供应链的直播基地90%不赚钱,今年传统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慎重再做直播基地”,点金手创始人丰年对《深网》解释。

据深网调查发现,在人力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态势下,大部分没有供应链和大主播优势的直播基地面临倒闭风险。

直播基地“圈地跑马”的时代早已过去,最后能活下来的只剩下头部及垂类细分产业带基地。

直播间十去九空

“好好道个别,我的直播基地维持了4个月,现在宣布倒闭,我会看数据、管产品,就是不会管人”,某小型直播公司创始人5月2日在直播平台分享已经空置的直播场地内景。这个几百平米的直播场地很快会挂到某房产中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