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讲堂》连载7:
宝玉石的发光性
图文/胡楚雁博士
宝玉石的发光性:是指宝玉石在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等外界能量的作用下,会发出可见光的性质。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类型:荧光和磷光。在行业中,还有一类发光,被称为“莹光”。
1、荧光
荧光是指宝玉石在紫外光、X射线、阴极射线等外界能量的连续照射下,发出可见光的性质(图1),荧光往往是整体的发光。宝玉石的荧光是由于组成宝玉石的矿物成分含有微量的稀土或稀有元素,元素之间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会产生电子跃迁,并以发出可见光形式释放出能量而出现“荧光”。
图1不同矿物出现的紫外荧光
在宝玉石鉴别中,比较常用的是紫外荧光。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nm范围的电磁波,当紫外线照射到宝玉石时,会诱发其产生强度不等的荧光,比较常用的紫外线照射光波是:nm的紫外长波和.7nm的紫外短波(图2)。
不同宝玉石出现的荧光强度和颜色特征会各有不同,即使相同的宝玉石,由于形成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内部所含微量成分或颜色会有不同,出现的荧光特征也会表现不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宝玉石的荧光特征为进行种类区分、天然与合成、真假仿制品鉴别提供判别依据。
图2具有长短波的宝石紫外荧光灯
如钻石所含微量元素不同,会具有不同强度和颜色的荧光(图3、4);天然翡翠一般不具有荧光,但处理的B货或B+C货翡翠由有机胶的充填,会具有明显的荧光(图5)。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的荧光也会有所不同,同类宝石,一般合成的荧光会比天然的要强一些。
图3圆钻型琢型钻石
图4钻石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紫外荧光
图5翡翠B+C货(左)及其紫外荧光(右)
2、磷光
磷光是指宝玉石矿物在接受外界能量作用(照射)停止以后,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比较常见的是萤石矿物,由于萤石中会含有少量稀土元素成分,当吸收了一部分外界能量后,会持续一段时间自然发出亮光,因此,在市场上将萤石称作为“夜明珠”,其实只是一种自然发光现象(图6、7)。
图6萤石球
图7萤石在暗处自然发出磷光,被称为“夜明珠”
人工合成材料人造硼铝酸锶也会具有磷光特征,市场上成为“夜光玉”或“夜光宝石”,在灯光照射或日照后,在黑暗处仍然会发出可见光来,属于人工合成制品(图8)。
图8人造硼铝酸锶(左)发出的磷光(右)
3、莹光
宝玉石的“莹光”并非外界能量作用后出现的发光,而是由于自身的“晶莹剔透”而反射出的亮光(图9)。透明度比较好的宝玉石在较饱满的弧面部位,可以从内部泛出亮光来。“莹光”的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透明,同时具有一定的饱满度,而且出现在弧面部位,主要是类似于凸透镜一样,将入射光线产生了聚集作用,加上内部细小杂质或棉絮的漫反射作用,而使入射的光线比较集中地反射出来,从而出现光亮效果。
图9透明翡翠出现的“莹光”
在玉石中,“莹光”往往是衡量玉石的透明度和饱满度的重要指标。可以根据起“莹光”的强弱来判断翡翠玉石透明度和饱满程度的强弱,比较透明的冰种以上翡翠,且厚度大、比较饱满的弧面部位,“莹光”都比较亮(图10、11);反之,透明度差的翡翠,基本不会出现“莹光”(图12)。
图10翡翠四季豆弧面部位出现的莹光
图11老坑玻璃种饱满翡翠戒面出现明显莹光
图12质地差的翡翠不会出现莹光
同时,天然翡翠(A货)出现的莹光和人工注胶染色(B+C货)出现的莹光色调上有所不同:天然翡翠的莹光白里泛黄(图13),但人工注胶染色的会泛出蓝白色的莹光(图14、15),两者明显不同。
图13天然冰种飘蓝花玉环,出现黄白色莹光
图14B+C货翡翠手镯出现蓝白色莹光
图15所谓“清朝老玉”的人工注胶染色处理B+C满色手镯,边沿泛出蓝白色“莹光”
可见,宝玉石的发光性在判别宝玉石真假、质量好坏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发光性,产生的原因和观察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需要区别看待,正确处理。
本文章在《翡翠》杂志期刊发表。
《翡翠大讲堂》是由胡楚雁博士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翡翠新书。全书三十余万字,配有千余幅图片,是胡楚雁博士近三十年对翡翠的考察、研究、教学和培训中的经验总结,有不少为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到了翡翠的基本知识、行业俗语、颜色、质地、瑕疵和种类的划分、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翡翠真假的鉴别、其它玉石种类及翡翠仿制品的鉴别、翡翠玉石文化和翡翠的市场选购等方面。全书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翡翠,从行业实际利用行业俗语去描述翡翠,让理论分析与实际相融合,发挥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广度,互不脱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贴近实际,方便运用。在此,将陆续刊登该书全部内容,为大家学习和了解翡翠提供有用的参考与借鉴。
《翡翠大讲堂》新书定价元,网络订购将获得胡楚雁博士亲自签名,并免费邮寄。
订购联系人: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