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行有一句行话:“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麻布”,这说的就是翡翠赌石!
自古以来翡翠玉石毛料的买卖是珠宝界最为神秘的一种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这“赌”字上,因而买主又有赌玉、赌石的说法。
翡翠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割后方能知道质量的翡翠称赌石。皮的厚与薄主要取决于风化程度的高低,风化程度高皮就厚。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因而买卖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赌赢了利润很大,所以这种买卖从古到今历久不衰。
据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这就是现今中缅和缅泰边境“赌石”交易的历史渊源。
赌石赌的是什么?
赌石常常是以赌色为主,赌正色。此外,还有赌种的,种要好,种要老,种要活;赌地张的,就是赌其地张细密,有水,干净;还有赌裂、赌雾、赌是否有癣的。赌好是很难的,因此人们说“十赌九输”。
那赌石到底该怎么赌?
主要通过擦、切、磨三种方法来实现。因此,怎样擦,擦多深,擦多大,甚至能不能擦都要考虑清楚。切石也是一样,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穷,行话有“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能否切,怎样切,运气占有很大一部分。
不过,对你欣赏把玩的石头懂多少,就要靠你的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了。下面我来说说和田玉油性的秘密。
籽料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油性,温润,越玩越油,这才是玩籽料的乐趣所在。但籽料本身并不会出油的,这种油性来源于它独特的玉质结构。
籽料的油性跟它的玉质结构息息相关,包括细度、糯性、致密度等各方面都会对它的油性产生影响。而籽料的那种恰到好处,就构成了它独有的油润性。
一般来说油皮的籽料油性都比较好,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皮的油润度很高,看起来就像是往外冒油一样。
此外,越老熟的料子油性越好,不管是皮色老熟或是玉质老熟,都会给人一种油油的感觉,这就是大家喜欢老熟料的原因,即使放了很长时间,拿出来之后仍然油性十足。
我们都喜欢籽料的油性,但很多玩家们发现,自己手上的籽料油性总是欠佳,要么怎么盘都不油,要么放一段时间就很干!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点:
一、玉质差
籽料不油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料子太差,石性比较高,或者杂质太多,又或者细度、糯性等方面不好都会影响它的油性。
不过玉质与油性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比如有的料子可能细度并不是太高,但仍然很有油润性。很多白度越高的料子油性越容易降低,最明显的就是鸡骨白,几乎看不到什么油性,而很多青玉籽料的油性就特别好。
2、干河道的料子
什么是干河道的料子呢?我们知道籽料产自玉龙河,但有干河道也有新河道,干河道就是那些以前的老河床,后来经过河流的改道之后变的干枯,很多籽料就是从那些看起来像是沙漠一样的地方挖出来的,这种籽料因为长久的没有经过河水的冲刷,导致外表看起来都较干一些。
一些新河道的料子即使稍干一些,但上手盘的话,很快就有油润的表现,但干河道的料子,就明显不如新河道的料子油性好,想要盘出油性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3、沁料、僵料
沁料因为沁皮比较深,所以玉质的油性很难表现出来,显得比较干。这是正常的。沁料也分沁的透不透、熟不熟,如果是沁的比较熟比较透的,而且是在有水的河床上挖出来的就相对润一些,有的油性也很好。而那些沁的不透,或者在干河道里的沁料,碱性就比较大。
僵料的话更是如此,因为石性比较重,所以会很干,但经过长时间的盘玩的话,也能盘出油性。
此外,沁料的东西,如果放的时间久了,就会有一些返碱的情况,表面有一层白的东西。这是正常的情况,在手上盘一盘就会消失了。所以沁料一定要多把玩,而且把玩的时间长了,比皮色的籽料变化效果更明显。
4、东西不对
有的东西,盘了很久仍然感觉不出籽料的那种油性,这时候你就要仔细检查你的籽料毛孔和皮色是否对了,有可能是俄料染色,或者时青海料或者是韩料了。
我们知道有一些俄料很干,这种干就在于他很难盘出油性,摸起来感觉特别的生硬,这就是很多玩家不喜欢俄料的原因。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籽料油性就好,好的俄料和青海料油性也很好。可以说所有的透闪石玉都会有它一定的油性所在,这是它的一种特征,只不过这种油性有时真是千变万化,所以油性还是要看料子的具体情况而言。
关于籽料的油性有时候很难用一种特别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但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而对于籽料的油性,好的籽料,通过盘玩能让这个油性更加诱人,而如果是一些油性并不好的料子,经过佩戴盘玩也能让它的油性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玩玉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