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及相关书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7日讯(记者万建辉通讯员李然)“故宫文物,几乎件件是国宝;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视的中国艺术史。”9月7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布由该社新近出版的新书《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
通过故宫零散文物,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
该书作者祝勇为艺术学博士,作为作家、纪录片导演,曾担任纪念郑和下西洋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我爱你,中国》总撰稿。
祝勇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以学者视角,出版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数十部学术性著作,组成的“祝勇故宫系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出版。
他的新著《故宫艺术史》是一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联起来的中国艺术史。在祝勇看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视的中国艺术史。无论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故宫文物都建构起中华文明的宏大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未曾断流的物质证据。”
新出版的《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是这个庞大写作计划的第一卷,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彩陶为对象,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艺术。
“很多朋友、游客到故宫去参观,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故宫的建筑上面,在宫殿前面照相发个朋友圈。可能有很多朋友并没有注意到,故宫本质上是一个博物院,里面收藏着大量的文物。”
祝勇介绍,故宫博物院总共收藏着超过一百八十六万件(套)的文物,这些可移动文物,分为陶瓷、玉石、青铜、碑帖、法书、绘画、珍宝、漆器、珐琅、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共二十五大类六十九小项(不包括建筑)。在全国国有文博单位馆藏珍贵文物(一、二、三级)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约占41.98%,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又呈倒金字塔结构,一级文物最多,二级次之,三级再次之。故宫文物,几乎件件是国宝,这算不上夸张,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替代的。
祝勇试图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间寻找线索,去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去梳理总结我们祖先对美的探寻,去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流向。在他看来,一件件的文物,是指引我们回到过去的路标,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探寻中国人对精神之美的追求
祝勇曾说:“我很幸运,能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并把故宫当作我一生的写作资源。对故宫的书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去回看我们民族的历史,回看我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走过的路。”
近年来,祝勇从故宫馆藏入手,运用文学的手法打通艺术、历史与人生,以扎实的艺术与历史功底,用散文笔法引领读者进入恢宏的古典艺术世界。
与之前的作品一以贯之的是,祝勇对“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