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玉文化的精髓和意境,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感受中国的文化,感受华夏祖先的智慧。话不多说,快来学习今日小知识吧!
玉器按时间划分有哪些类型?
中国玉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其发展既有鼎盛时期,也有低谷时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同时代的玉器在玉材、玉质、出土、加工工艺、造型、纹饰、用途等方面都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痕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可以把中国玉器分成以下类型,即新石器时代玉器、商代玉器、两周玉器、汉代玉器、唐代玉器、宋代玉器、辽金元时期玉器、明清玉器以及近现代玉器。
(墨玉嵌白玉蟠龙如意,清)上图为墨玉嵌白玉蟠龙如意,清,通长40.5厘米,通高8.8厘米,如意头最宽9.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如何理解玉器的装饰意义?
从玉石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来看,佩饰与玩赏是古代玉器的最初功能。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之说。从东北、华北、江南的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饰玉。商代国君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的共计多件玉器中就有相当部分是佩玉。春秋时期,佩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隋唐之后,佩玉品种发生变化,主要为耳饰、腕饰、手饰、头饰。到了唐宋,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白玉镂雕凤凰坠佩,宋)上图为白玉镂雕凤凰坠佩,宋,长5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坠佩呈片状,正面略鼓,背面稍平。双面雕工,镂雕凤凰衔草纹,刀法简洁。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以鱼、花、鸟、兽、人物等坠佩。其中鸟形玉佩极多。整体采用镂雕技法,透空的比例几乎等同于留料处,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和玉质的莹润与坚实。
古玉器纹饰的创作来自哪些方面?
古代玉器纹饰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六个方面: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类题材,如谷、粟、乳等;二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用具和工具,如斧、碾、绳、蒲、皿等;三是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的自然现象,如云、雷、水等;四是和人类生活相伴的动植物,如鸟、蛇、龟、鱼、蝉、藻等;五是人类最早勾画出来的几何图样,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六是人类在生活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神怪动物,如龙、凤、螭、虺、饕餮等。
(碧玉结绳纹烟壶,清乾隆)上图为碧玉结绳纹烟壶,清乾隆,通高6.7厘米,腹径4.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如何认识玉的美学价值?
中国人之所以爱玉,不仅是因为它质美、色美、触美、音美,雕琢奇巧,晶莹而圆润,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在百石中称尊。除此以外,还在于玉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中国人深深的感情,如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这种赤子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品德,孕育着中国的传统美学。数千年来,玉的美丽,始终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
玉的美是纯洁的美、创造的美、天然的美、东方的美,它是中国人最古老的宇宙观念,它是中国人的精神、意念和理想,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元)
上图为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元,长8.5厘米,宽7.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带饰玉色青白,有较多的玉皮色及染色。椭圆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环,上层为镂雕图案。图案下部为山石流水,生有松、竹、灵芝,左侧有一龟,伏于荷叶之上,口吐烟云,右侧一猴于松树上。松树下有雌雄二鹿,雄鹿回首昂视,雌鹿低头似欲饮水,一鹤飞于松梢。器两侧图案间有孔可穿带。作品为人身腰部装饰。
为什么说璧是一种和平的象征?
璧虽是古代的主要礼器之一,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能作装饰之用,或佩饰在身,或悬挂在墙。在古代,因为璧是圆的,有和平的含义,所以它还是和平的象征,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刘邦乘机逃走,张良以玉璧送之,就是报平安的意思。
(玉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上图为玉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外径22.1厘米,内径4.2厘米,厚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璧为青绿色玉质,玉料斑驳,表面有大量的黄褐色沁斑。玉璧扁平,厚薄不匀,外壁有旋磨痕,也非正圆。器表光素无纹,两面均有多道线切割痕,内孔壁两面对钻,并有台阶痕。玉璧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其象征着上天,为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即所谓的“苍璧礼天”。以后玉璧也被视为重要的瑞器,即祥瑞之器。
如果你还有想要了解的玉石知识,可以留言告诉小编,我们下期再见啦!
文章来源
《中国玉器》网络
图片
故宫博物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