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结岫玉里的历史传承
01
岫岩玉雕的历史沿革
●●●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岫岩县拥有五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岫岩玉雕最为出名,该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玉都”。
据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历代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用岫岩玉雕琢的玉器。如新石器时期的《有孔玉斧》、夏商周时期的《鸟兽纹玉觥》、《玉跪人》、战国时期的《兽形玉佩》、秦汉时期的《玉辟邪》、东晋时期的《龙头龟钮玉印》、南北朝时期的《兽形玉镇》、唐宋时期的《兽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贯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等。这些古玉器经专家化验,原料都是岫岩玉。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经化验确认片玉片大部分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
北京博物院所珍藏的属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玉器《碧玉螭佩》和《青玉鸟兽纹柄形器》,经化验鉴定,均是岫岩玉雕制而成。在距今年的中国北方最早的人类村落遗址查海中出土的玉块、玉匕等近百件玉器,经化验鉴定,也是岫岩玉琢成。这些玉器,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是最早的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玉”。出土于辽宁建平县的“玉猪龙”和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玉钩龙”,都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产物,经化验鉴定,也是岫岩玉雕刻而成。远在江苏、浙江一带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有岫岩玉。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余件玉器,经鉴定,有40多件是用岫玉雕制而成。据传,清朝皇太极刻有“皇帝奉天之玉”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刻有“国朝传宝记”的玉玺,都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
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渐兴于道光咸丰时期。清末民初,岫岩地区形成了有三百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当时玉雕有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素活等五大类产品,特别是素活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素活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岫玉塔薰《华夏灵光》高3.15米,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上最大的一件瓶素工艺品,在全国百花奖评比中获“金杯奖”,并被定为国家珍品,藏于人民大会堂。
02
岫岩玉雕制作工序
●●●
岫岩玉雕素活工艺流程主要有采玉、破料、设计、雕琢、光亮等。
岫岩玉雕素活工艺流程主要有采玉、破料、设计、雕琢、光亮等。
1.采玉
采玉分掘采和捞采,果一般沿袭旧式做法,采取露天开果,逐新转入井下开采;捞果一般分水中捞采和土中捞采。
2.破料
破料是决定玉料利用率高低的关键工序。有经验的破料工,可使玉料利用率提高50%以上。20世纪80年代后,为提高破料之工数引用金刚石圆锯片,使工效成倍增加。
3.设计
又称画活。玉离素活设计一般由专职设计师承担,设计师多为从事玉雕多年、经验丰富者。设计师根据料坯大小、形状、色泽,因料施艺。先在料坯上勾物草样,雕工雕出锥形,设计师再进行二次设计,将锥形的各个部位用毛笔细细描幕,雕工再精细琢,如此循环往复若干次。设计师对工随时指导,有悟性者深得师传意图,尽情发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设计师常根据玉料的内部情况,随时设计随时修改方案,直至布局合理,结构紧密,形象逼真,色调和谐,光泽品莹,验收合格为止。
4.雕琢
雕琢为制作者在运用立体语言的艺术上,多从玉料的正面、侧面、俯视面来把握玉离造的实际位置,如果能确定出玉雕素活造型的各部位在玉料中的实际位置,那么就能够确定出符合自己习惯的加工余量,对哪些体块的加工应当“吃线”,对哪些体块应当“放线”,哪些体块应当推落至多深,哪些体块应当扭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透雕用于孙带有链、环等玉器,加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即成废品。内离工艺更为复杂,在一块玉料上难琢里外二重或三量物、量中有量、掌握内离工艺者人数尚少。
5.光亮
光亮为曲玉素活离孙最后一道工序。其效果达到玉件光滑、明亮、柔润,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其工艺将手工与机械相结合。传统的做法以软木为磨具。其工序主要如下:第一步,将雕球后之玉器用柔石手工磨擦,去其粗痕,柔石大小、形状据玉件纹包饰大小电容而定。第二步,在水発上用细金园砂将柔石在玉件上的细磨去。第三步,再用号金砂纸擦柔。以上三步目的是将玉件磨以光滑,不遗留痕迹,使其圆润。第四步在水凳上(大件作品用蛇皮钻)用水牛皮轮(大小不定)带动氧化磨擦,加深玉件色,其后用清水冲洗。第五步用蒸件或灯加热,刷以川蜡,再用布轮或布带亮。经如此多工序,整个作品便为告。玉索活工艺在选料和制作的难度上也是十分实突的。
03
岫岩玉雕的文化特征
●●●
岫岩玉雕的文化特征从工艺特点、风格、技法、造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工艺特点
岫岩玉雕的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因料施艺,从料性、料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剜脏去绺(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玉雕大件一般难以找到通体皆无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最大限度地用料。绺即玉之中自然裂纹,受自然力冲击、冷热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岫玉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亦使岫玉制品更加精美;内雕,即在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两层或三层景物,是玉雕业的“绝活”;螺纹结合,是将工业螺纹、组装工艺应用于岫玉工艺品中;此外,利用镶嵌组合工艺将不同颜色玉料组合处理,画龙点睛,亦使玉雕作品锦上添花。
2、风格
岫岩玉雕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一种独具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以北方文化为底蕴,融合南北文化而形成的雄浑、大气、豪放的风度与细腻、玲珑、精致的结合。这种玉雕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数千年北方古玉文化的积累,至今更日臻完美。
3、技法
岫岩玉雕技法丰富,以素活见长,柔环、活链为其典型工艺,难度之高,世人称绝。岫岩玉雕的素活工艺继承了中国玉器传统技法,做工以立体圆雕及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刻、透刻,并有勾花、勾散花、顶撞花等手法,尤擅用剜脏去缕、因材施艺、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螺纹组合等技法。岫岩玉雕艺术深得京派名师真传,融南方工艺精华,独具北方风格。
4、造型
岫岩玉雕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气。尤以仿商周及秦汉以前的炉、瓶、熏等素活见长,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规模上,既有气势恢宏、大到数吨甚至数百吨的大件,也有令人爱不释手、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