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君子之德
玉石在国人眼中,象征君子的精神内涵。孔子在《礼记》中说,“君子比德于玉”,提出玉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这些观念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古人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在玉德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气质、气节等人文内涵,如今天人们常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冰清玉洁”。
古人辨玉,首先看重的是玉所寓意的美德,然后才是美玉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和纹理。这种首德而次质说,使得玉由单纯的饰佩变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风范的标志。
赏玩展览
作为观赏玩物的玉器,自商周以来就有许多,小的圆雕大多为玩赏品。
文物局、博物馆等收藏大量的出土古玉,展览供世人欣赏,或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如年10月21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
国家文物局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举办“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成为展品之一。中国的玉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玉器经历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数目从少到多,造型从单一到丰富,艺术风格更是多种多样,体现了玉器的生命力。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玉器都出现了异乎以往的新面貌,呈现出不同的进化状态。
1.新石器时期玉器的发展特征
新石器时代,是指从考古陶器出现开始一直到青铜器问世为止的一大段历史时代。我国古代人类大约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玉器遗存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较多地集中于四大地域:一是辽河流域,二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三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四是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特征如下。
玉石就地取材
新石器时代所用玉材均为就地采取,不会是远距离搬运而来的,故尚未进入以和田玉为主流的时代。
玉材有透闪石、阳起石、蛇纹岩等,还有玛瑙、水晶、绿松石及各种纹石。
加工工艺原始
治玉大多是用磨制石器的工艺技术,如锯料、画样、磨、雕、钻孔等技术,较少地使用镂空工艺(属于琢玉工艺)。玉器基本上没有使用抛光。
新石器后期,出现了专业化的磨玉作坊,从石工中分化出了第一代专业化的玉工,玉石工艺真正分化到来。
玉器造型简单
玉器器形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工具,多为对自然界动、植物的模仿。直方、圆曲、圆方结合,肖生四系均已齐备;晚期还制造了较多的工具、武器类玉器。造型一般比较简单,蜕变的痕迹较明显。肖生玉造型多经抽象化、示意性的简单变形。
图案突显眼睛
新石器时代玉器元素无纹者较多,图案题材有面纹(人面纹、兽面纹)和神徽等。面纹有多种形式,变化较大,但无一例外地夸大眼睛,外形为斜立的卵形。
图案雕工分为阴刻、阳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等作工,往往一图案采用二种以上的作工,使其有所变化。
各地的玉器差异明显
玉器艺术的地方风格极为鲜明,如南、北、东、西各地域的风格迥然不同,并保持着各自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受生产力低下,文化互相交流不够所约束的。
玉器占主导地位
最初玉器是实用器物,与普通石头制作而成的石刀、石斧等是一样的,用于日常生活;后来随着原始人类审美情趣的发展,用玉石装饰自己;再后来,玉石被人类视为具有超现实力量的“神物”,被当作神的载体或神而受到崇拜祭祀。因此,玉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夏、商、西周玉器的发展特征
夏、商、周三代属于奴隶社会阶段,青铜取代石,成为制造工具、兵器的主要材料,成为社会的主导,故玉器地位下降,不再单独发展,屈从于青铜器。该时代玉器的具体特征如下。
材质好、作工细
玉材优越,和田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他玉材为辅。作工精良,已使用青铜砣具琢磨,所勾线刻均较硬直、刚劲,少有板滞。制作时相材施艺,据料赋形,使玉器兼得材料与雕琢之美。该设计手法在奴隶社会普遍应用,并成为玉器艺术创作的传统,延续至今。
佩玉占多数
用于装饰的玉器超过半数,尤其发展到西周阶段,佩玉盛行,如玉璜。出现“玉德”之说,把玉赋予君子之德,故人多佩带玉器,玉器器件较大,整套玉佩长可过膝。
图案刻画夸张
肖生玉器占有很大比重,神采奕奕。食肉类动物阔口露齿,狰狞凶猛而富有阳刚之气;鸟则强调其冠羽和勾喙,颇有妩媚之美,头部放大,身部比例缩小,以流畅的双勾阴线饰其细部。
玉人以象征手法夸大头部,强调五官,旨以眼传神,不求形似,多作“臣”字眼形,钻圆圈眼瞳。
线条处理得当
玉器线条普遍采用拟阳线手法,即双勾阴线雕饰细部,或磨双勾阴线外侧,使其向外偏坡,再磨去内线边,令其略呈圆弧状,给人造成阳线的错觉。同时还使用单阴线刻饰,背面细部也有只用阴线雕饰图案。可以说,夏、商、西周玉器是线的艺术。
纹饰独特
商、西周玉器纹饰大多模仿青铜器上的纹饰,如兽面纹、夔龙纹、夔凤纹及回纹、云纹等。但相比青铜器,玉器上的纹饰较简单。
风格统一
玉器艺术出现了模式化、定型化做工和统一的时代风格,似乎不分南北东西,各地玉器均处于同一的王室玉器模式之中,有着相同的时代格调。
俏色玉器获得发展
俏色玉器获得成功。俏色是指对多彩玉石和玉中色斑的巧妙运用而获得多彩、生动的艺术效果。如安阳市小屯北地11号房址出土的俏色玉鳖,巧妙地利用原玉材的二层色,以黑色玉层作背甲,头、颈、腹为青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