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玉、扬州工”,在历史中,扬州在玉石雕刻领域举足轻重,其中最为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其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耗时最久、器型最大的玉雕作品,是清代扬州玉雕的巅峰之作。但凡提到大摆件,必然绕不开扬州,扬州也培养了大量的玉雕人才……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革及资源的枯竭,很多玉雕人转型做小件,摆件只有少部分玉雕人在坚守。尤其在当下,还在雕刻巨型大摆件的机会和作品越来越少,未来大摆件将成为一个稀缺的类目。在扬州,有一件公斤的碧玉作品在悄然创作中,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揭开这件作品的神秘面纱。
资料图
上世纪70年代末,扬州玉器厂开始了恢复山子雕的艰难探索,使中国玉器文化的重要工艺基因得以传承!
年3月在扬州工艺精品展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设计制作,曾获“年中国玉器作品‘天工奖’金奖的白玉《汉柏图》,选用新疆和田优质白玉为原料,表现了四棵汉柏的婀娜多姿,成为镇展之宝。这给当时刚刚进入玉雕行业的李用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用仁心里,山子雕刻是他的毕生追求。因亲戚从事相关行业的关系,他得近水楼台之便,在很小的时候便有机会在顾老身边学习玉雕,并有幸拜在顾永骏之子顾铭先生门下,潜心学习山子雕刻,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摸索,转眼便是十数年的潜心学习,寒来暑往,多番历练、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获得了恩师的肯定。
年,用仁迎来他玉雕生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新年伊始,用仁被师父喊去看一块公斤的碧玉,料主是顾老旧友,欲再现《汉柏图》,那正是顾老的代表作,顾老已八十高龄,早已退引,这重担便落在用仁的肩上。
顾铭先生嘱咐用仁一定要去看看现存的古柏,司徒庙的清奇古怪四柏,嵩阳书院的汉代古柏,等等,只有去采风,才能近距离地了解最真实的古柏,这样才能做出有气魄的汉柏,赋予《汉柏图》新的生命力。
为做足最充分的准备,我也被邀请同行,我们紧锣密鼓地安排路线,准备行囊,临行前夜用仁告诉我,当年顾老创作汉柏图,走的也是这条路。
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柏
东汉初期,有个将军叫邓禹,他晚年辞官,跑到太湖岸边的西崦河边上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邓禹百岁千古,他的住宅成了他的祠堂,因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官衔是司徒,后人就把他的祠堂叫做司徒庙。
司徒庙的园中,邓禹亲手栽下了四棵柏树,古柏历尽沧桑,经过两千年的风吹雨打、雷劈电轰,依然郁郁苍苍。因其枝干长得奇形怪状,人们便给它们取名叫做“清、奇、古、怪”。
翠云廊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以显示天子威仪,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
一进入皇柏大道,我们便被柏树的造型深深震憾了。正如顾老所描述的“盘曲如蛟龙,伸展如壮士”,这里的古柏变化穿插,似龙,似凤,似虬龙盘根,似凤鸟悬空,造型各异,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嵩阳书院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人喜欢说“中”。据说这“中”是从登封处于天地之中演化而来,难怪外地人都只说“好”,“OK”了,实是不敢掠人之美。
据传说,嵩阳书院的三颗汉柏曾经受到汉武帝的御封,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年),汉武帝游中岳,因其误将先见到的体格最小的柏树封为“大将军”,在深入书院後看到更大的两棵时,只好依次封为“二将军”和“三将军”了。民间有歌谣传唱说最年迈、高大的“三将军”因屈居第三愤懑而死,剩下的就是粗壮挺拔的“二将军”和佝偻扭曲的“大将军”了。
进入嵩阳书院,终于见到了出发前顾老口中提到大将军,二将军,和雷火焚毁三将军的遗址。有别于翠云廊柏树的高大、郁郁葱葱,这两棵柏树呈现的,更多的是岁月的洗礼,历经沧桑的古朴苍健。
设计稿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中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
雕琢
用仁和我说,之所以钟情于山子雕刻,是对自然的感悟。“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自然,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人们真的该放下手机,走到户外,去接触自然,投身自然,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知。
一周的采风时间结束了,回到工作室,取吉日开工《汉柏图》。玉器厂几位厂长与顾老等几位大师莅临指导,更是坚定了用仁的信心。
至今,在顾铭先生和顾老等诸位前辈的悉心教导下,新《汉柏图》正在用仁的手中,渐露峥嵘,焕发出新的气息。
顾铭先生和顾老等诸位前辈指导
正在雕琢中
目前正在雕琢中
期待最后的完工
请为匠心点赞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大型的摆件
欢迎大家留言
文丨蜗牛
图丨凯萨布兰卡设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