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古代世界众多伟大文明中唯一连续绵延到今天的一个,它拥有很多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它对玉石和玉器的崇尚,并且将这种材料和器物与代表社会等级的礼仪制度联系起来。玉和华夏文明的关联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有不少学者将华夏文明称为“玉的文明”或“玉石文明”,这种对玉的异乎寻常的重视是世界各大文明中独一无二的。华夏古人用玉的历史非常悠久,远远超过通常认为的华夏四千年或五千年文明史的上限,那么华夏玉石文化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中国古人会发现玉、会用玉来制作各种器物并不奇怪,因为史前中国和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早期都是用石头来制作各种工具,因为要制作石器,所以发现了质地坚硬的玉石类材料,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玉石这种非常难以加工的材料却让华夏先民十分着迷,他们会花费很大力气采集玉石、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磨、雕琢玉石,把玉制作成各种巧夺天工的造型。
在中国的南北各地,都曾发现过史前华夏先民制作的玉器:在江南的河姆渡遗址上,人们找到了距今近七千年的装饰玉佩;在内蒙古兴隆洼出土过一万年前的白色玉块;稍晚一点的北方红山、浙江良渚等地玉器制作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而且形制复杂,应该与社会等级分化的出现相结合。那么,华夏先民最早系统形成玉石文明体系的地方是在哪里呢?这可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源头的大问题,无论如何重视也不过分。
今年公布的年十大考古发现中,位于黑龙江饶河的小南山遗址或许可以为破解中国玉石文明起源之谜提供新的解答。这一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而这里发现大量玉器的墓葬其掩埋时间大约在距今九千年前左右。出土了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玉器多件,其器型之多、工艺之成熟精湛,远超发掘前的预估。
这一发现堪称石破天惊,这样大规模、成系统的玉石器物出现在这么遥远的时代,足以证明华夏玉石文明历史之悠久。在这些玉器上,沙绳切割的痕迹清晰可见,这种切割方式沿用到了此后良渚等地的玉器加工方式上,这说明华夏各文明中心之间曾有着相对密切有效的交流。更值得注意的是,遗址所在的位置处于乌苏里江流域范围,和人们公认的华夏文明中心地带相距甚远,以前长期被视为蛮荒之地,却能够发现距今最早的玉石文明体系,而至今被公认为华夏文明核心所在的中原各地玉器出现时间却晚得多。
近年在东北考古发现屡有突破,辽河流域的牛河梁文化更是等级极高,结合早期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以及这个小南山遗址,它们都能证明史前时期的东北区域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东北区域在华夏文明演进中发挥的作用也比人们通常认为的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