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玉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历史上,无论是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还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他们都喜欢随身佩带一块玉器以求平安。
其实在古代,玉可养生,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的说法一直在坊间广为流传。古人对玉器的痴迷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因此玉便承载了多种美好寓意,虽说如此,但是人们更看重玉器的养生效果。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身体安康呢?根据古医书《本草纲目》记载,玉器还拥有治疗胃病、滋润头发、滋养心脾等功效,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玉器具有养生的功效。
玉器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而且这些元素都是人体所需要的。我们将玉石戴在身上,人体的皮肤很容易吸收这些元素。玉器可以有效地活化人的组织细胞,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更能提高人身体的免疫功能,利于人体健康。
其实在《本草纲目》之前,就有诸多古书记载了玉器对人体健康的益处,这足以说明玉器被奉为吉祥物并非全因为迷信,古人将其奉为宝定是发现了玉器具有的好处。
而且,古人好玉,不单单是因为其能避邪养生,更是因为玉作为一种装饰品,其具有特别高的观赏价值。例如玉中之美——和田玉。和田玉被誉为文化珍宝,是中国名玉。其晶莹温润,带有天生的高贵气质,因而又被称为“国玉”。而且和田玉中优秀的品种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玉都比不上的。
和田玉不但美丽,而且它有着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审美情趣和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和田玉被认为是“真玉”。《千字文》中记载“玉出昆冈。”意思是玉石出自昆仑山。虽然最初玉可指代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是从商朝开始,人们所用的玉器多为和田玉,而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件玉器中,大部分也是和田玉。所以和田玉也就人们被称为真玉。且儒家赋予和田玉“仁、义、智、勇、洁、礼、忠”的内涵,把玉当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赋予了玉道德品质,因此古人佩戴佩玉又是一种君子的象征,代表玉主人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屈原曾赞美和田玉:“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乾隆皇帝亦有诗云:“和阗昔于阗,出立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可见,古时许多文人雅士皆好时和田玉,并以和田玉为题材作诗的,在赞美玉的同时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诸多能工巧匠也多以和田玉为底料,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供人们把玩观赏。对于和田而言,普通百姓经常将其制作成小物件,当作定情信物赠予所爱之人,所以和田玉便有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祈愿与所爱之人白头偕老、生死与共的美好寓意。在历史演变中,人们将对玉的赞美用于赞赏文人志士,来表现他们高贵且不可多得崇高品质。这亦是人们对玉的一种高度认可。而在一些民间传说中,玉则用于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是其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总之,人们在玉上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以表各种难言之事。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玉与人们产生了深深的羁绊。上至远古时代就有西王母献玉,直至今日人们依然非常喜欢玉器,有些家庭会摆上一种玉器,以此为家人祈福。玉,作为装饰品,摆在家里更显品味,会自然而然的显露出一种平安和谐的氛围。将其戴在手上,也可以显出来一个人的气质。再者说,玉拥有良好的养生效果,佩戴玉器只会是百利而无一害。
如今人们也是认识到这一点,父母也开始找工匠大师们定做玉制吉祥物件,例如:平安锁、佛像等,以玉代替金属器件,不仅美观益身,而且也不用担心孩子会重金属中毒,并且能达到祈福的效果凝脂般的玉石,怎能不惹人喜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挥撒笔墨只为描写那块冰清玉洁的石头,甚至皇帝都为之动容。
赋有灵性的玉石又承载了多少人的心愿,见证了多少动人的故事,我们无从知晓,只是那块灵石仍牵动着人们的思绪,寄托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