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辽宁省岫岩县北瓦沟矿床矿区位置图
开发简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岫玉就为人类发现并利,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出土玉件“壁玉璃佩”和“青玉鸟兽纹柄形器”,均为岫玉所制。(,李士江等)岫玉的开采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其规模性开采始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勘查工作直到60年代才开始。建国后,岫岩人先后建起了北瓦沟玉石矿和细玉沟玉石矿,其中北瓦沟玉石矿是岫岩最主要的玉石矿。(,孔凡华;,郑志丰)
通往辽宁岫岩玉石矿矿山之路
年,国家在岫岩县北瓦沟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玉石(蛇纹石玉)矿山。计划经济时期的玉石产量占全国玉石总产量的70%,供应全国几十个玉器厂的玉雕材料,在全国玉石市场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年,发现了总重量.75t的玉石王,被誉为国宝。20世纪90年代初,因修铁路和淘砂金,在细玉沟外白沙河中发现了大量的优质闪石型河磨玉,从而掀起了群众性的挖采河磨玉的热潮。年,在细玉沟山头深处发现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闪石玉单矿脉,为全国玉石市场提供了新的优质玉石资源。(,王时麒等)
矿床规模和品位北瓦沟岫玉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受北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的蛇纹石化带内,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岫玉矿床。根据原辽宁省地质局第一普查队工作过的北瓦沟蛇纹石玉详细普查报告中介绍,全区共发现岫玉矿体76个,它们分别产于17个蛇纹石化带内。(,刘一飞)通往辽宁岫岩玉石矿矿山之路
岫岩玉石矿主要赋存在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中,特别是夹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菱镁大理岩透镜体内极为常见。(1)白云石大理岩(含透闪白云石大理岩)。在区域内大面积出露,在大石桥岩组三段中分布广泛,呈厚层状展布,延伸较稳定,厚度可达~m。在细玉沟岫岩软玉采矿区,岫岩软玉主要产在透闪白云大理岩与元古宙花岗质杂岩体的接触带内,当靠近元古宙花岗质杂岩体边缘逐渐演化成复杂多样的岩石类型,由透闪白云石大理岩、透闪透辉变粒岩、含墨菱镁大理岩、金云母白云石大理岩、橄榄菱镁大理岩、绿泥绿帘石岩等组成,呈明显的带状产出,与元古宙花岗质杂岩体呈塑性及韧性构造接触关系。岩层中条带或薄层状构造发育,条带由纤维束状透闪石及细粒状白云石组成,透闪石条带一般宽约1~3cm,接近矿体边缘透闪石含量增多,透闪石条带宽而密集。它是一种韧性变形变质构造岩,并遭受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形成各种类型的蚀变岩,在细玉沟矿区具有经济价值的岫岩软玉主要受绿帘石化、透闪石化构造带严格控制。(2)菱镁大理岩。在空间上沿着由白云石大理岩构成的向形构造核部虚脱带展布,受挤压伸展、塑变,原生层状构造已全部消失,在白云石大理岩层间菱镁大理岩呈半原地塑性(迁移)流动定位,与白云石大理岩呈清晰的构造接触。在北瓦沟矿区,沿着向形构造轴线方向受伸展作用形成4个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变形体,断断续续分布,其中最大的为上场子及东场子矿段,长约百米至千米,宽约几十米至百米,延深达数百米,其他地段规模相对较小,长约几十米至百米,宽约几十米,具有膨胀收缩现象。
赋存在层状白云石大理岩中大小不等的菱镁大理岩,具有塑性变形、活化重熔和短距离迁移的特点;从成分来看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属于半开放环境,这些特征不能简单地用沉积变质作用来解释。很显然,这与区域性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有关,菱镁大理岩塑性变形体的形成及定位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李大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