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在良莠不齐的翡翠市场中选购天然翡翠(A货),最直接、便捷的鉴别方法就是要求卖家出具权威的翡翠鉴定证书。但宁波的戴先生没想到,即使手握“证书”,却还是掉入了“假翡翠”的陷阱。
日前,戴先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看中了一款标价为元的翡翠手镯。直播中,卖家出具了该手镯“自带”的宝石鉴定证书。
出具证书的检测机构名为“国家级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显示的鉴定结果为“翡翠(A货)”。
注:A货,是指翡翠玉石从开采到加工成为饰品的整个过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种质及颜色均是天然形成的,也就是常说的真货。
随后,戴先生也通过证书上标注的查询网站,验明了该证书的一致性,便放心地将钱转给了卖家。
事后,戴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带着这只翡翠手镯找到了宁波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希望能解答心中疑虑。中心随即对该手镯样品展开鉴定。
从外观上看,该手镯样品颜色带绿、透明度好、质地较为细腻。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该样品有cm-1、cm-1、cm-1吸收峰,证明手镯有有机物质加入。
据上,检验人员判断,该样品为翡翠(人工处理)手镯,就是市场上俗称的“B货”。
注:B货,是指翡翠玉石在加工成饰品过程中,通过化学注胶等手段改变天然种质,美化形成的产物。由于B货价格常常是同等外观A货翡翠的十分之一左右,常被不法商家拿来以次充好,牟取高额利润。
得知鉴定结果后,戴先生懵了……
明明有“证书”怎么还会买到假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
进入“国家级金银珠宝检测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