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赌石,你能聊几句

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是“和氏璧”。

相传在二千年前的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认为上当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卞和无腿走不了,他抱着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来了玉璞并请玉工剖开了它。成果得到了一块宝石级的玉石。这块宝石被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这块宝石被赵惠王所具有,秦昭王答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石,可见这块宝石价值之高。这块宝石后来雕成了一个传国玉玺,一直到西晋才失传。

卞和如果能活到今日,一定是一位出色的赌石大师。要知道,经过玉的外皮而能看出玉石里边的好坏是需求很深的玉石学识的。“神仙难断寸玉,大师往往失手。”玉在地下时就很奥秘,没有一种仪器能探测到它。等它出来了,外面又包着一层岩石的皮壳,皮壳里边是什么,照旧没有人说的清,所以行内把判别玉的进程称做“赌石”。

那么赌石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赌石或赌货是指翡翠在挖掘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开后方能知道质量的翡翠称赌石。

未经过加工的翡翠原石称为“毛料”。在翡翠交易市场中,毛料也称为“石头”,满绿的毛料称为“色货”;绿色不均匀的毛料称为“花牌料”,无高翠的大块毛料被称为“砖头料”。全体都被皮壳包着,未切开,也未开窗口(也称开门子)的翡翠毛料称为“赌石”,或称“赌货”。

一般仅从表面,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日,也没有一种仪器能经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仍是“败絮”。因而生意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赌赢了盈利很大,所以这种生意古往今来历久不衰。

传说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确实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身在场,而是在邻近烧香、求神保佑。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的灰沙头,一夜之间就会败尽家业。

外行人最好不要容易测验,有的外行人不懂,花钱买了一个石头,连“堵“的时机都没有就败了。虽然“搏一搏,能够单车变摩托!”但仍是要规劝各位“没有专业手电筒,就不要瞎逛赌石窝”!一般情况下可都是摩托变不成,单车也没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