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政治中枢故宫皇权所在以及最高一轮科举

现在的故宫,大体上都是明代的建筑,明代的建造宫殿,则始于永乐十五年,因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迁都的理由是考虑蒙古的威胁,需要亲自坐镇北方。满清入关,皇宫的主人就换成了爱新觉罗氏。对于此事的一些细节,学者金性尧在紫禁城杂志《故宫史话》一文中有详细描述。

故宫

紫禁城的正门是天安门里面的那一道南向城门——午门。午门再进去,现在称为中路的游览地方,便是太和、中和、保和的三大殿。这三大殿中,除了一点简单的机械的摆设之外,只是空荡荡的一座大屋子。但它的性质,在清代却是最重要的,皇帝们只有逢元旦、冬至、万寿节等日期才去。

太和殿前品级山

同时,清代培养官僚人才牢笼智识分子的一个最高的评骘机关,也是在这地方——这便是殿试。在清初考试士子的地点原在天安门外,后礼部请试于太和殿之东西阶下,若遇风雨,则试于殿东西的两庑。

雍正元年(年)十月那一科殿试时,天气甚寒,乃特试于殿内两旁,并传谕总管太监,多置火炉。此为殿内考试之始。乾隆五十四年(年),谕令改于保和殿考试,又准许令校尉代携考具,送至殿内,以后遂为定制。

午门城楼

由保和殿复向北进,是为乾清门,进了门就是乾清宫了。明清宫廷,即以乾清门为内外廷之分界,所以乾清宫也为内廷诸宫之首席。而皇帝平日的办公也多是在这地方。康熙雍正以前,本以乾清宫为寝殿,到了乾隆,则以乾清门为御门之所。御门即唐代之常朝,凡本大除授皆于此降旨。咸丰有病,此典遂辍。同治朝,这虚应场面的事,已不复举行。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年间,曾在明正德九年起火,后万历二十四年,乾清宫又遭了一回火灾。翌年二月重建,阶墀皆以西山的白玉石为之。还日凿一井,以饮拽夫,名曰“万人愁”,可见这一役对于民间苛扰的程度了。

军机处

清代乾隆时,以乾清宫为视事之所,他的日常生活行动,差不多可以成一公式。这套公式正是集官僚作风之大成,而皇帝则又是官僚集团中最高的首领而已。

每日召对各大臣时,由军机大臣先入,至子时部院各以一笔帖式持折至东华门外少俟,门启,即随奏事官以入,至景运门内九卿房,以折匣及本衙门印片一纸,同交奏事官,奏事官登之于簿。

景运门

少顷乾清门启,奉之以入,至内奏事处,交奏事太监以达御览。这时在深夜,乾清门的石栏上置有白纱灯一盏,递事者以此灯为表缀。灯移至阶上,则即表示“事下”才不久,接着奏事官徐捧折而出,高呼着“接事”,某衙门的官员便上前,这就是清代内廷奏事之制。

隆宗门

另有一件关于乾清宫的掌故,在晚明天启一朝。天启的父亲是泰昌,只登位一月就死去,于是乃立天启为嗣皇,这时他还只十六岁。却被泰昌的选侍李氏阻住,乃由清宫旧侍司礼太监王安强抱而出。

懋勤殿

大学士刘一燝疏请安梓宫于仁寿殿,移李选侍于后殿,因这时李氏还强居在乾清宫中。科臣杨涟以次日嗣皇即将登基,更力争非要李氏立刻离去不可。

天启也在敕书中对李氏说了许多坏话。结果,李氏自然斗不过这般男性的士大夫,手抱所生的八公主徒步以行,连所戴的簪珥之类,都为群阉所夺,哭哭啼啼地到了哕鸾宮。此即晚明宫闱三大案中的移宫一案,也正暴露了男性中心社会的特权思想和纲常主义,也是封建皇朝中多妻制度贻下的恶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