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0日(清光绪34年),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在瀛台涵元殿含恨而终,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因病离开人世。光绪帝做了慈禧太后三十四年的傀儡,一生坎坷,壮志未酬身先死。死后直到年11月,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裕)葬入崇陵地宫,年,崇陵工程才全部竣工。一生不得志,无片刻安宁可言的光绪帝,死后也未能幸免入葬仅仅过了24年,年的秋天,一股身份不明的人盗掘了崇陵地宫。他们对地宫非常熟悉,行踪神秘,从哑巴城的琉璃影壁前端撬开砖石,挖了一个很深的洞,此洞直达影壁下方,他们不知用什么方法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然后用松干木片从门缝顶倒顶门石,毫不费力地就进入了地宫的核心部分—金券。然后用斧头把光绪梓宫正面砍开一个大洞,把光绪尸体拖至棺外,掳走棺内随葬宝物。同时从上面打开了孝定景皇后的梓宫,盗走随葬品。盗贼还打碎了外有沥粉贴金龙凤和花草图案的三层册宝箱,盗取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年7月,河北省文物部门下达了对崇陵进行发掘考古的命令。他们首先来到了盗洞的前方。这个盗洞的位置在琉璃影壁的前方,说明盗墓贼十分有经验。正常情况下琉璃影壁后面地下,便是将棺材运进地宫的墓道。盗墓贼将盗洞一直向下打,绕过金刚墙后再向上,形成一个巧妙的U字形盗洞,避开了破坏金刚墙的艰难工作(图二三为盗洞)与此前流传是某军阀部队盗取了崇陵不同,专家根据盗洞的大小和墓内情况,推断盗崇陵的可能只有两个盗墓贼,一个成年人指导并在外望风,一个未成年人进入墓穴盗窃,根据盗墓行当的惯例,他们很可能是父子俩。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进入墓穴的那个盗贼可能年纪不大,没有经验,考古队员惊奇的发现该陵的金井没有被盗。当时参加发掘的陈宝蓉先生回忆:“金井内发现的保定子母铁球和玉石球,对于研究保定铁球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实物。五块亨得利怀表更有研究价值,其中一块小小的金壳珐琅表上,表盘周围镶有米珠一百七十八颗,至今无一破损或脱落,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超;表壳上是金丝珐琅组成的图案,五彩缠枝莲和繁茂的绿叶连接在一起,三只彩凤展翅腾空,首尾相顾。大片彩蝶于花丛中追逐起舞,异常精美。估计这块表可能是在亨得利定做的或者是亨得利进贡给光绪皇帝的,而凡是进贡品或皇帝的定做品,都是单独设计,专门制作,数量不会多,质量也一定是上乘的。常言说,物以稀为贵,那么这块表就无法估价了。金井里还发现有玉别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宝、雕花白玉石等文物,也极为珍贵。”下图为老猪实拍光绪崇陵地宫情况,各位上眼。拍摄by.
老猪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