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浅谈玉器的真伪

(一)从玉色方面看

丰富的玉色一方面是玉器美感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是鉴定玉器材质及真伪的主要依据。玉有各种呈色,以色纯、色正、鲜艳、漂亮的为优,反之,颜色淡、污暗、无精神的较劣。玉器的呈色可划分为六种不同的情况:

清乾隆青玉双连尊

1.基本色。不同的玉种由不同含量的矿物质组成,含有呈色不同的色素粒子,因而形成了各个玉种的基本色。我们一般所说的白玉、碧玉、黄玉、墨玉等,即是根据基本色的不同而加以区别的。

清碧玉太白醉酒水丞

2.质变色。玉质的变化往往会改变基本色,这种玉色的改变,当非因外物因素的影响,而是取决于其内在因素,即玉质本身的改变。一件玉器如果各个部分均处在同一环境中,而各部分的色泽却有明显的差异,大多是因质变的缘故。

明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3.沁色。沁色,对于刚入门的古玉收藏者来说,不太容易掌握,但又十分迷人。沁色是因为玉器入土之后,受到器物本身镶嵌的金属或者土中相连物质的沁染,产生的色质变化,这种由外而内的变化,与上述“质变色”发自于内的玉色变化不同,沁色悬浮于玉器的外表,质变色则沉敛于玉的内里,仔细观察是不难分辨的。

汉黄玉蚕纹璧

沁色有黑、红、黄、绿灯各种颜色。收藏界流行一句话:“沁得好不如沁得巧”。好的沁色固然少有,但沁得巧妙者更加难得。譬如,一只黄玉鸭,沁色刚好沁在嘴和尾巴,好像本来就是设计好的颜色,身价就倍增了。

汉初玉镂雕虎形剑璏

4.盘色。将玉长期佩戴在身上,或者置于手心里加以摩擦,这道功夫被称为“盘”。玉因盘玩而慢慢散发出温润的光泽,颜色亦会逐渐加深,呈现瑰丽多彩的盘色变化。而未经盘玩的玉器,器面则干涩无神。

清白玉卧狗

5.玉皮作色。玉材上,往往有一层粗糙而发黄的皮壳,习称“玉皮”。古代玉工曾运用玉皮色泽巧雕制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不过,现代有些玉工却利用玉皮伪装成古玉的沁色,这种假沁仅止于表皮一层,并未深入玉石内部的肌理,如果发现古玉的表皮与内里色泽不同,极可能是玉皮作沁的赝品。

清青玉异兽砚滴

6.人工染色。利用化学原料在玉石上熏染出所需要的颜色,俗称“烤皮子”,曾是古代美化玉器的技法之一。人工染色的手法也常常被用于仿造古玉的颜色。人工染色,其色泽变化并不自然,色彩会给人以向下沉的感觉,不似自然的色彩有一种浮出感,且无论如何盘玩皆干涩无神,散发不出润泽的感觉。

(二)从质地方面看

鉴定玉器,我们要先看器件的质地是不是玉,再看玉质是否温润。

各种玉因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成分不同,其洁净度和颜色不一样;因其具体产地不同,玉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玉器行家一般从玉的外表就能说出它的产地和质量情况,就是因为玉器都带有着其出产地的特点。行话中的“坑子好”,也就是玉质好的意思。

清青玉甪端

玉石原料以性柔和、滋润、质细腻者为佳,性暴、发干、质粗糙者较差。例如,新疆的山料和籽玉相比,以籽玉为上品。其中的“水籽玉”,因多年经河水冲刷,面较光滑、玉质细腻、水头足、色泽净洁,是玉中最好的品种。籽玉中的枣红、秋梨黄皮等品种和山料中的齐家坑质地为优。我国著名的软玉还有戚家坑、富家坑、塔石寨等。戚家坑产好山料玉;且末县产好渣子玉,也叫“卡羌白玉”;塔石寨黑山产籽玉;墨玉县产碧玉;杨家坑和富家坑产白玉和青玉。

元白玉镂雕双虎环佩

闪玉中,以羊脂白玉为上品,辉玉中,则以翡翠为精品。由于生产辉玉的缅甸在清代中叶才开始大量开采,所以,中国的古玉器质地以白玉和青玉居多。

清翠卧牛

无论是辉玉还是闪玉,它的硬度都比普通的石头为高。闪玉虽然也称为软玉,但只是相对于辉玉而言,它的硬度达到莫氏硬度表中的6-6.5度,辉玉更是高达6.5-7度。因此,对玉器的一种简易鉴定方法是用小刀拭刮其不太显眼处,观察有无刮痕,如果出现刮痕,则表示其质地不是玉。

清翠竹节式佩

由于玉的密度高、比重大,同样大小的玉和石,玉就显得比较沉重,拿在手中掂一掂,有沉重的感觉,可能就是玉,这也可以作为简单判断的依据。

清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如果确定是玉,接下来再综观其质地是否纯净,色泽是否温润,透明度是否好,以进一步确定玉质的好坏。

清青玉王羲之爱鹅图意山子

(三)从器形方面看

由于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每个时代的玉器也有其特有的形制。例如,夏、商、周三代,社会重视祭祀,用于敬天礼地的“六器”——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玉璜、玉琥,也称为此一时期的特色;汉代人迷信鬼神,因而发展出各种陪葬玉器和辟邪玉器,如玉辟邪、玉握、玉唅、玉塞等。诸如此类,都有它的固有形状。

汉玉辟邪

一般认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玉质的生产工具、兵器和装饰品等。沿着历史的变革脉络而发展,各个朝代的玉器器形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总体的趋势是愈是发展到后期,玉器的实用性就愈强,品种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复杂。

清碧玉镂雕双婴耳荷叶杯

(四)从纹饰方面看

纹饰就好比符号,虽然抽象,但只要掌握其成形的基本原理,其寓意并不难以辨识。而纹饰往往也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信仰和审美观点,如果能够掌握各个时代的纹饰特征,便能依此地进行断代。各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例举如下:

汉青玉兽面纹剑格

新石器时代:器物表面多为素面,偶尔出现简单的阴刻线纹。

商周:多为兽面纹(饕餮纹)、龙纹、蟠螭纹、云雷纹(较少)。

春秋战国:蒲纹、蚕纹、谷纹、乳钉纹、蟠螭纹(纹饰开始繁多)。

汉代:勾云纹(最多)、卧蚕纹、谷纹、蒲纹、蟠螭纹(布局细疏)。

汉玉螭纹韘形佩

唐代:缠枝花卉、葵花图案、人物飞天、鸟兽纹等(纹饰精细)。

宋元:仿古蟠螭纹、回纹、乳钉纹、凤凰牡丹等。

明代:松、梅、竹纹、云纹、云头纹、龙纹、缠枝花卉、山水人物及刻字。

清代:除仿古纹饰外,新创花鸟、虫草等纹饰,出现御制诗及各种铭文。

宋玉云龙纹炉

由此可见,在玉器的装饰上,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纹饰。但纹饰的演化过程并没有绝对的年代界限,因此,我们在进行判断时,还要结合其工艺的繁简、图案的神韵、器件的大小等因素,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宋玉鱼莲坠

(五)从琢工方面看

由于各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所差别,因此器物的雕刻工艺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从原始社会采用打制法,到磨制法,再到铊制法,直至现在的机器操作,每个时期由于玉器制法的不同,必定要在器物上留下制作的痕迹。在鉴定玉器时,我们要掌握各个时代真品的工艺特征,伪品才能露出破绽。

清青玉回首鸭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