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儿童节品玉石文化讲古老传承

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问题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教社要向公众全面介绍教科书的整体特点,让公众知道这背后的编辑、设计、审查,说明引发争议、引发众怒的原因,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问题,引发了儿童品德教育的新思考。

教育从幼起,德育从玉启。几千年来,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并行,承载着无数诗人的赞美和祝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古人喜玉,贵玉,崇玉,用玉的品德来教育引导孩子,因为具体的实物教育比所有空洞的说教都更强大。

《诗经》: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以此教育孩子举止优雅,行有节度。《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为了正义的事业,教育孩子不要失去气节,苟且偷生。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从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教化孩子包容仁善,正直不阿,廉洁奉公。

玉石是天地间最为至阳至纯之物,吸取天地之精华,有通天之灵气,气如白虹,天也,这就要求君子从小培养浩然正气。古人佩戴玉佩也很讲究,有句俗话说,君子无故,玉不走。特别是孩子佩戴玉器时,要举止得体,不得随意招摇,如果走的姿态不对,冲牙和玉璜撞击,就会发出不协调的声响,同时也侧面告诉孩子,君子来去行为典雅,光明磊落。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玉的特性也和贞洁、品德、贵重等挂钩,成为不少人爱好的装饰品,更承载了一种文化和精神。在六一儿童节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可以送一份特别的翡翠玉饰品做礼物,讲一段古老传承,品一段玉石文化,给孩子留下可以奉行一生的美德和品行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