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玉石市场十分庞杂,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如果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光用肉眼很难鉴定出玉石的真假及质量。因此,购买时很有必要向商家索要产品的鉴定证书。最近,杭州一位张先生向媒体反映,他到一家玉器店购买了一只玉制的手镯。原价近的手镯,被他讲价讲到不到元。买回来后才发现这只镯子没有配套的鉴定证书。返回店里一称,实际重量比标示重量轻了20克左右。张先生怀疑玉石被调包了。
根据张先生的描述,将事情经过整理如下:
1、前几天,张先生带着家人来到当地一家首饰店购买玉器,打算作为过年礼物送给家中老人。挑选一番后选定一只标价元的镯子。不过张先生觉得价格太贵,和商家讲了价。最终价格降到元。挑到了满意的镯子,价钱也还算合适,一家人很是开心。
2、回家途中,张先生的老婆首先察觉不对劲。结账时,她看了一眼收费单据,看到单据上方写有产品鉴定证书的编号。但购物的整个过程中,她并没有见到所谓的鉴定证书。证书对于玉器来说好比独一无二的身份防伪标识。商家没有将证书一同交付,这让张先生及其家人心里没有底,他们又返回店内索要证书。但工作人员却称证书已经遗失。消费者购买时没有将证书一并附上,返回店内索要时又推说丢失,商家的做法疑点重重。
3、事已至此,张先生又提出另一个解决方案。吊牌上写有玉器的称重。张先生要求现场验证玉器的实际重量和吊牌标示的重量是否相吻合?结果让张先生失望了。称出来的重量比吊牌重量减轻了将近20克。结合之前的种种疑点,张先生怀疑自己手上的这只玉镯被商家调包了。他愤怒地把此事曝光给媒体。
记者陪同张先生来到这家首饰店,双方沟通过程整理如下:
1、店长解释,此事不可能是店方工作人员有意为之。之所以会出现纰漏,是因为三年前店内在忙装修,便将金银玉器一并腾到其它地方,由老板统一保管。证书应该就是在搬运过程中丢失的。不得不说,店方对于名贵玉器及其附件的看管工作确实没有做到位。
2、让人生疑的另一点是,为何称重时重量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呢?记者在现场称了另外两个手镯的重量,发现实际重量和吊牌标示的重量相差无几。张先生的情况看来属于个例。对此店长解释,装修后玉器重新搬回店里时没有进行重新称重。她承认这是店方工作上的失误。不过这也涉及一点专业知识,玉镯不像其他金器,价格会根据重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入库时不会特意再次承重。该手镯标签及透明贴纸均完好无缺,不存在调包的情况。
3、张先生却仍然怀疑店方有调包嫌疑。但店长坚称他们不可能这么做。店方提出可以更换一只手镯,但张先生拒绝了,他要求按照三倍的价钱赔偿。双方没有谈拢。
4、鉴定证书的发放机构为珠宝玉石质检中心。证书上有玉镯独属的防伪编码,但如今由于证书遗失,这个编码也找不到了。记者联系到该机构的客服人员,询问以张先生的情况要如何查验玉器真伪?客服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她也无能为力。没有防伪编码就无法查询。客服告知记者,既然实际重量和吊牌标示的重量不一,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记者询问有没有可能是吊牌上标示的重量有误。客服表示,他们的实验室是国家级别的,不会出这种低级错误。
5、最终经过协商,张先生选择退货,并在同一家店选购了另一只镯子。产品标价2万元,店方只收取了一半的价格。
小编想说:
1、玉镯售价不菲,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产品吊牌上标示的相关信息。如若决定购买,可以要求商家当面称重,并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2.拿到产品证书后,要仔细核对上方标注的重量、材质、颜色、密度等重要信息。如若发现与拿到手的玉器不符,可以向商家索要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