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器物里的大乾坤,流传千年的玉勒子有什么

初期白癜风怎么用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26358.html

玩玉的朋友都清楚,玉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有多么长久,在这几乎与我国历史同龄的玉文化中,有着数不清的题材、器皿、雕琢方法……有许多失传了,也有许多流传了下来。

在这许多属于“古玉”的种类中,有一个不怎么起眼但是却没有失传,还常常出现的题材,那就是勒子。玉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玉蝉和古玉勒子

在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现使用绳子提拉重物时,由于绳子过细,会产生一种“勒手”的感觉,(这里的“勒”读“lēi”),因此,最初“勒子”的古老读音就叫“lēizi”。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束腰形玉勒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方形玉勒子

智慧的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到了使用兽皮包卷绳索,从而改善提拉重物时手部的不适,同时,为了固定包卷在绳索上的兽皮,古人在兽皮两端结绳用以固定,这就是最原始的“勒子”。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良渚琮形玉勒

后来,随着原始社会进入石器时代,勒子也逐渐发展为更加耐用的石质或玉质材料。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玉勒子的身影渐渐明朗起来,但是那时的玉勒子还依然只是一种实用的劳动辅助工具,充其量只能称作“管状玉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玉勒子。

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玉勒子

当原始社会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古代玉文化的萌芽,古人逐渐意识到玉石的珍贵价值,因此将玉器从石器当中剥离出来。从此,玉器不再承担普通劳动工具的功用,而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开始逐渐变为原始宗教中的祭祀器或装饰器。“勒子”(lēizi)也就逐渐变成了“勒子”(lèzi)。

浙江余杭星桥横山2号墓出土良渚玉勒

如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的良渚文化组玉串饰,其中就可见大量精美的玉管饰,反映出当时玉勒子这一玉器形制已日臻成熟。虽然这一时期严格意义上的组玉佩尚未形成,但是真正意义上用来单独佩挂装饰的玉勒子已经产生了。

浙江余杭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组玉串饰

玉勒子在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线刻和浅浮雕相结合的兽面饰、绞丝纹、弦纹等精美纹饰的勒子;其后直到战汉时期,玉勒子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峰,出现了高浮雕、镂空雕等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同时玉质更为精美考究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勒子

通安严山王陵出土春秋玉勒

中山国3号墓出土战国玉勒

结合了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玉勒子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汉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汉代著名的“避邪”玉器玉刚卯和玉严卯,正是在方形玉勒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故宫藏汉玉刚卯、严卯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玉器逐渐进入民间,中国玉器正式开启了更为广阔的“民玉”时代,各种民俗文化开始介入古代玉器。

安徽省文物局藏唐代刻铭玉勒子

玉勒子因其谐音为“遇乐子”,寓意吉祥顺遂,因此在民玉时代更加深入人心,广受欢迎。这种民俗文化的植入,也为玉勒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生长土壤,从此玉勒子的生命力愈发蓬勃兴盛,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到处都有玉勒子的身影。

清代玉勒子

不同时期的玉勒子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又应该如何进行辨别,点击下方杨震华《古玉鉴定系列教程》,答案就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