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不仅仅是美丽的石头

玉石,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块美丽的石头,然而,在中国人这里,它却有着特殊的不寻常之义。它已渗入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积淀。

玉菊瓣形扁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地人沟通的神器

在遥远的史前时期,美丽而坚硬的玉石是沟通上天的神器。在那个时候,人们还不能用自己朝思维去解释自己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他们把主宰的力量视为冥冥中上天的旨意。

而这些美丽、稀有、珍贵,甚至比普通金属工具更为坚硬的天然玉石,被认为是神对大地的恩赐。原始人类认为,在玉石身上,蕴藏神秘的通灵种性。

玉蝙蝠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商周时期,玉石还被赋予了森严的等级观念,它是君王和贵族身上最显眼的装饰,每件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

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最终仍被秦始皇雕刻成了传国玺,希望能够借助这宝玉的神力,保佑他的江山千秋永固。

清朝传位玉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贵品质的化身

中国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非常适时地为玉赋予了十一种优秀品德,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用玉的内涵,将其完全笼罩在一种人文主义的光芒下,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感和丰富的伦理精神。

君子比德于玉,玉器已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王权的代表,还是道德高洁的化身。君子均应佩玉以洁身明志,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佩玉之风,亦由此盛行。

点击

菊花耳荷鹭纹玉杯盘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长生与辟邪的灵物

汉代人们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是有生命,可以生长,能通灵,可飞升的超自然灵物。

人死之后,只要穿上被称为“玉匣”的金缕玉衣,就可以保留住人体中的精气,使灵魂附着在不朽的躯体上,来世便可以得到永生。

金扣玉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这种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又使人逐渐赋予了玉器驱灾辟邪的功能。刚卯严卯、翁仲与司南佩,即是汉代人们用于躲避灾难的辟邪玉器三件宝。

青玉六蜻蜓环耳双联洗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佛教力量的介入

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文化迅速涌入,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中,仍不忘将国人的贵玉传统容纳其中。

唐时《法华经》已将玉列为佛家“七宝”之一,玉制佛像已成为人们追逐的圣物,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在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都是玉石的一个重要表现主题。

玉镶宝石嵌金八方盒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与世俗文化的交融

随着各种文化的不断融入,玉器逐渐褪去了神圣和神秘的光环。到了宋代,玉器已经彻底摆脱了贵族专属品身份,大量流入民间,玉器的制作题材也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

宋代流行的持荷童子就是取材于民间,反映的是宋代盛行的中原民俗。

青玉双螭耳回纹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以后,玉石就不再神秘、神圣,而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审美的艺术。今天,人们仍然愿意在身上佩戴—牧温润的玉饰,代表着—种美好的祈愿。

回溯中国近万年的玉文化史,玉石在中国人心目中,从不是一块仅仅美丽的石头,它已经渗透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的积淀。

兔形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