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城里觅仙踪阴阳踏车水逆流

内经城里觅仙踪

张毅敏

六、阴阳踏车水逆流

吕祖挥动袖子在我眼前闪过,我和他双双出现在内经城中城门内。

吕祖说:此处为内经城中城门里面部分,为“象”,是看不到的部分,代表尾闾下关。

内城门旁一玉石碑,上写:“尾闾关一名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名九重铁鼓。太子纯阳炁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一名地轴、神门,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肾,内有金鼎,内外相通,其三路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尾闾关是任脉向督脉过度之处,在人体便是尾骶骨的末节,或长强穴之所在,也是任脉之阴与督脉之阳交汇之所。”

吕祖继续补充道:在地理位置讲,从此关起,一条髓(脊髓)路,沿城边缘修建,直达南山一条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为“玉枕”,此谓修真三关。

正对内经城中城门不远的地方,在学宫馆驿的下方,是一池2-3亩大的荷塘。

漫步在荷塘边,只见荷塘周边是高大的古桑树,枝繁叶茂中透着古朴。荷塘周边的土地也颜色不同,左岸呈青色,右岸呈黄色、上边呈白色、下边呈黑色,各临界处泾渭分明,绝不掺连,透着说不清的神奇和玄机。

荷池四周的莲花是我从没有见过的五色彩莲,阳光透过桑树斑驳疏影,洒在五色彩莲花上,妖娆中透着清雅。我好奇的弯腰观看,从旁边已长出果实的莲蓬点查,却原来是并蒂十八子莲。

荷池内的荷花争相开放,粉色的特别多,它们像小姑娘一样惹人喜爱,在阳光照耀下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大伞,层层叠叠地一直伸向远方。午后的阳光下,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粉红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走近池边,还能闻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荷花荷叶在风儿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令人心旷神怡。有些荷花中间已经长出莲蓬了,那些绿色莲蓬里藏着鲜嫩的可爱的莲子,清新可口,清香阵阵。

荷塘中正北的水面上有座小宫殿,白玉石砌墙,半间见方,茨草搭顶,门楣顶上书写“扶桑宫”三字。里面扶桑台上端坐“日神郁仪帝君”婴儿时穿红肚肚时的神尊。

吕祖告诉我,此荷塘叫做琼池,是金精所化,真精命蒂所在。琼池是内经城游泳的地方,在琼池游泳,可填精益神、培补命元。“日神郁仪帝君”婴儿神尊住在水中的“扶桑宫”,寓意为坎水中一阳初生。

琼池的下游靠北“扶桑宫”的旁边,水面上用原木和木板搭设的简易栈道直通琼池深处。栈道尽头,竖立着一架不同于一般农田灌溉农具的水车。其水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出水道连接着一个个龙骨升子(民间量粮食的容器)连接起来的类似传动带的传送装置,连接至尾闾关。荷塘中的动力机构是由不同圆轮组成的一组高大木质动力车,有一男一女手扶横杆稳身,脚踏动力踏板。这种动力车又称龙骨车。

但见那左女右男二童子,在烈日下手扶横杆,踏着木质动力车散步。那一高一矮两个影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踏板,看似闲庭信步,又似驾驭着两条巨龙,决绝执着,竭尽全力想把池塘里的水顺漕溪提上南山。在茫茫的旷野里,水声跑动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奔向原野,奔向需要的内经城任何目的地。

有诗云:阴阳玄踏车——复复连连步步周,机关拨转水东流,万丈深潭应见底,甘泉涌起南山头。

吕祖解曰:玄者,北水也。踏车的男女道童,代表阴阳,扶着横杆,一起脚踏动力车,为“阴阳玄踏车”。踏车需用脚力为动力来源,是发自丹田的热力。内经城南高北低,水由南向北流为顺;修真却要北水南调,由在北的下元精府,抽往居南的神府,称“坎水逆流”。

坎水逆流,是丹道修炼的关键技术。所谓坎水逆流,是指气化了的生殖之精,要沿着周天循行路线向上而流,而不是沿着生殖之道向下流。在易学中,坎为北,北为水,生殖之精为水,通过神意烹炼,使其气化,进而沿着周天通道升腾而上。所谓筑基阶段要精满、神满、气满;精满便是基础的基础。

道家讲究“坎水逆流”,只有阴阳玄踏车连环不断,周而复始,坎水才能不断流向漕溪的髓(脊椎)路,并且连创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与欲海,最终甘泉涌起南山头(灵山之峰,灵性之居所),完成坎水逆流的人身脊髓之路。荷塘水势滔滔,代表人体肾中之精,人身至宝,逆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顺着人,逆着仙”。

复复连连步步周:指玄踏车的运作连环不断,周而复始的;

机关拨转水东流:常人顺凡境,只知向外耗损;内修者逆炼,炼精化气,并以阳气开关展窍,发动机关,将坎水拨转,流向髓路,逆闯三关;

万丈深潭应见底:欲海波波,爱河滚滚,皆水浊而不清,唯修者应蓄精炼气,遣除凡欲,虽有如万丈深潭之水,但仍清澈见底;

甘泉涌起南山头:南山头即灵山之峰,灵性之居所;北方坎水,抽上灵山,如甘泉之涌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