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光泽度是玉石表面对光的一种反射能力,是玉石的一种光学性质,与玉石的结构组成及表面状态有关。为了准确的划分玉石的光泽度等级,就需要的玉石表面的光泽度进行测量。本文对玉石光泽度等级及光泽度测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什么是玉石的光泽度?
光泽是玉石对光的反射能力。它是光学性质的一种。
宝石和玉石的质地和硬度对光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质细而硬,必然光泽强;质糙而软,必然光泽弱。这是宝石和玉石表面反射能力的表现,如金刚光泽、勒光光泽、珠光光泽、油脂光泽等。
物质对光都有吸收和反射作用,吸收多、反射少,则光泽弱;吸收少、反射多,则光泽强。一般用反射率表示光泽的强弱,而反射率又常以折射率来表示(折射率是光在物质中发生弯折的比率,用仪器
可测定)。N代表折射率,在N大于1的情况下,反射率与折射率成正比,折射率越大,反射率也越大,光泽就越强。如金刚石的折射率是2.42,水晶的折射率是1.54,相比之下,金刚石的光泽就比水晶光泽强得多。
通常按照折射率的大小把光泽分为四级。折射率大于的,称为金属光泽,如金、银、铜等。折射率在2.6~之间的称为半金属光泽,如乌刚石(针铁矿)。折射率在1.9~2.6之间的,称为金刚光泽,如金刚石。折射率在1.~1.9之间的,称为玻璃光泽,绝大部分宝石和玉石属于这种光泽。
玉石的光泽度怎么划分等级?
通常用肉眼鉴定玉石时,根据玉石新鲜平滑的晶面、解理面或磨光面上反光能力的强弱,同时常配合矿物的条痕和透明度,将玉石的光泽分为个等级。
1.金属光泽(反射率大于25%)。反光能力很强,似金属磨光面的反光。矿物具金属色,条痕呈黑色或金属色,不透明。如方铅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等。
2.半金属光泽(反射率25%~19%)。反光能力较强,似未经磨光的金属表面的反光。矿物呈金属色,条痕为深彩色(如棕色、褐色等),不透明~半透明。如赤铁矿、铁闪锌矿和黑钨矿等。
.非金属光泽(反射率19%-4%)。分为8种:
1)金刚光泽。反光较强,似金刚石般明亮耀眼的反光。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均为浅色(如浅黄、橘红、浅绿等)、白色或无色,半透明~透明。如浅色闪锌矿、雄黄和金刚石等。
2)玻璃光泽。反光能力相对较弱,呈普通平板玻璃表面的反光。矿物为无色、白色或浅色,透明。如方解石、石英和萤石等。
)油脂光泽。某些具玻璃光泽或金刚光泽、解理不发育的浅色透明矿物,在其不平坦的断口上呈现如同油脂般的光泽。
4)树脂光泽。在某些具金刚光泽的黄、褐或棕色透明矿物的不平坦的断口上,可见到似松香般的光泽。如浅色闪锌矿和雄黄等。
5)蜡状光泽。某些透明矿物的隐晶质或非晶质致密块体上,呈现有如蜡烛表面的光泽。如块状叶蜡石、蛇纹石及很粗糙的玉髓等。
6)珍珠光泽。浅色透明矿物的极完全的解理面上呈现出如同珍珠表面或蚌壳内壁那种柔和而多彩的光泽。如白云母和透石膏等。
7)丝绢光泽。无色或浅色、具玻璃光泽的透明矿物的纤维状集合体表面常呈蚕丝或丝织品状的光亮。如纤维石膏和石棉等。
8)土状光泽。呈土状、粉末状或疏松多孔状集合体的矿物,表面如土块般暗淡无光。如块状高岭石和褐铁矿等。
此外,沥青光泽是指解理不发育的半透明或不透明黑色矿物,其不平坦的断口上具乌亮沥青状光亮。如沥青铀矿、硬锰矿,以及富含Nb、Ta的锡石等。
玉石光泽度等级划分仪器:
织物光泽的测试与评价是生产过程中保证织物外观质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实际生产中主要依据经验进行判断,存在着耗时耗力并且评价结果太过于主观的问题。因此,纺织企业、各大销售企业、商检企业等都迫切需要一种快速且准确的织物光泽测试与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的织物光泽测试评价方法分为以下两类:感官评价法和仪器测试法。感官评价法也称经验判断法,通过人的视觉感知和经验水平对织物光泽作出强弱的评价划分或语言描述。该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判断水平优良的评价人员进行感官评价,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通过视觉感知的方式对织物进行光泽的优劣判定。这种方法简单便捷且成本较低,但评价结果受环境因素、评价人员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验因素以及织物样本批次的影响,且只能得到有关光泽强弱的评价划分,不能得到定量分析结果,与另一批次织物样本的光泽无法进行比较。
仪器测试法是通过测试仪器或测试平台对织物光泽进行测试与评价,即通过仪器采集织物表面与织物光泽相关的量化指标,利用量化指标计算织物光泽的量值。
仪器测试法的目的是采用仪器测试方式来替代人眼感知,通过计算得到织物光泽的量化数值。对不同仪器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可分为以下类:通过反射率、漫反射光强、正反射光强、对比光泽度、二维对比光泽度等物理量反映织物光泽;通过变角光泽分布、三维对比光泽度、Jeffries对比光泽度等物理量反映织物光泽分布;通过偏光光泽度等物理量反映内外反射光的差异及反射光在方向上的差异。由于织物光泽测试方法不一,且不同仪器测试方法的结果也不同,织物光泽仪器测试方法在行业内也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