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发源地中国和田,百分之90的玉石是从

和田有许多地方传统产品享誉中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玉石、地毯和丝绸这三大产品了。

和田地区产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先秦古籍《穆天子传》就有周穆王登昆仑山“得玉荣、枝斯之英(最好的玉石)”的记载。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也记有和田“又产白玉、黳玉”。历史上于阗国王都把玉石当作向中央天子进献的主要贡品。据说甘肃的玉门关就是专为盘查玉石走私而设立的。

和田玉品质优良,种类很多,《新疆图志》鲁记载其有“绀(红青)、黄、碧、玄(黑)、白数色”。其中一种白玉最为上乘,这种白玉质地细腻,色如羊脂,因此又被称为羊脂玉。和田玉石深藏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崇山岭之中,开来不便,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山下河谷地带拣捞被洪水冲下来的玉石,演成风气。清代纪晓岚曾赋云:“玉似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株”。诗中提到的双河,指的就是流经墨玉县和和田市的喀喇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这两条河也因玉得名,当地人称它们为白玉河和墨玉河。到和田来旅游的人们,也常把到河滩中采玉作为一种很有意味的旅游项目。

和田还以制作品质优良的地毯闻名遐迩。和田是出产优质半粗异质秋羊毛的地方,这种羊毛是制作地毯、毛纺品和毛绒产品的上好原料,具有粗而不粘、韧而富有弹力的优点,用它织成的地毯,质地坚挺,弹性强,光泽好,且能防潮、抗腐、消声,很受消欢迎。

和田制毯技艺相传日久。年在民丰县一处古遗址中,发现了东汉地毯残片,属于当地织物。可见,和田织毯历史,已在年以上。相传当时在玉龙什河畔,一个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研用棉线作经线,用羊毛捻成的毛线作结线织扣栽绒,染色用核桃皮、石榴花、沙枣皮等,挫上铁诱发酵获得成功。后人等他为和田地毯的始祖。

和田织毯历经千百年,形成诸多品种,花色斑斓。图案设计多为当地民族传统纹样,配色协调,整齐明快。和田地毯过去多分散到民家织就。50年代在和田、洛浦建立了新型的制毯工厂,使这一传统工艺迅速发扬。目前仅和田外贸地毯厂就有名熟练工人,主要生产高档地毯。这种高档地毯要求很严格,每平方米有个头,全靠工人用手工在经线上一个一个地绾结织成的,一个熟练工人每月只能织1.5平方米,一条大地毯往往要一年半载才能织成,所以价格昂贵。此外,和田还有很多小地厂,工人可以在自己家里织,织好后交给厂里,统一经销。也有一些是自产自销的。这种小厂和私人织的地毯价格较便宜,但质量也不错。

丝绸是和田地区另一种著名的地方产品。和田生产丝绸至少有了一二千年的历史。蚕桑从中原传来还流传有不少动人的故事。和田民间制绸业分外活跃。过去多采用手工制作。在和田市区北14公里的吉亚乡还保留一处艾得力斯作作坊供人参观。这个作坊从巢丝、染色、织绸,各道工序都是利用十分简陋的设备完成的。但织出来的绸质地轻软,色泽鲜艳,是维吾尔城乡妇女最喜爱的衣料。年,国家投资在和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丝绸厂。目前这个厂拥有多名职工,年生产生丝吨,丝织品万米,是中国家最大纺织工业企业之一.目前,和田的丝绸生产已经成了和田地区的支柱产业。丝绸厂也成为和田的一个主要旅游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