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多年前,新疆已经有不少产玉地点,最负盛名的和田玉通过玉石之路大量流入中国内地。
《穆天子传》中周穆王两巡的路线,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历史久远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
先祖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因此,由近至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
一些学者认为,玉石之路以和田为始发点,向东推进的路线是:由和田经民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至敦煌;向西推进的路线是:由和田出发经叶城,莎车、英吉沙、喀什、库车、阿克苏、轮台、吐鲁番、哈密至敦煌,然后再由敦煌经安西、玉门向安阳或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传播,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走的就是玉石之路,他凿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当时玉门关就是以运输玉石而闻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玉在时光的流转中,有的讲述着一段段温暖感人的故事,有的展示了惊心动魄的历程,有的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年初,相传在阿尔金山一带不仅有丰富的金矿,还有平时罕见的玉。哈密几位户外经验丰富且资金雄厚者听说后跃跃欲试,他们合计一番,准备去阿尔金山探险捡玉石。
阿尔金山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险恶,被去过的探险家们称之为“死亡之地”,自古流传下来了许多神秘传说。组织者深知无人区险恶,不敢麻痹大意,挑选了三十多个精壮男人组成探险队,由两辆性能最好的“牛头”吉普车在前面开路,其他吉普车拉上带上足够的给养和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七月流火,他们沿着吐鲁番到了敦煌,路过青海进入阿尔金山区。阿尔金山区属于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这里天气说变就变,晴朗的天空,顷刻间狂风四起接而暴雨如注。
当探险队伍走到距离坐标公里处时,道路更加难走,地面草皮下是厚厚的冻土层,车在泥泞的草皮上打滑无法前行。探险队的人纷纷跳下来推车,车缓慢向前移动。推了整整一个上午,所有的人都精疲力尽,一个小伙子又累又饿,准备跳上车休息一会,谁料车打滑又倒了回去,小伙子被卷在车轮下,当场碾压而死。
荒无人烟的地区,恶劣多变的天气,精疲力尽的行程。看着同伴丧命,他们情绪格外低落,再好的玉也没有心思去捡了,当即有二十多个人拉着失去生命的同伴原路撤回,仅有此行组织者(四人)不甘心就此放弃,开两辆性能最好的吉普车继续深入。
他们到达坐标点后,才发现陷入一种“三无”境地:无信号、无道路、无给养,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沼泽地。
司机完全迷失了方向,小心翼翼开着车往前走,狐狸、棕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从车边擦过。碰上一只野牦牛,头有小吉普车那么大,蛮横的像座小山,他们吓得不敢下车,也不敢招惹,唯恐惹怒牦牛掀翻了吉普车。
这里的玉经过风吹日晒,细沙打磨,皮质光光亮亮,都是上好的玉石。进入这样的魔鬼地域,几个人后悔不已,别说捡玉石了,把带来的简易设备都扔掉以减轻车的负重,唯一的目标是活着出去。
他们在阿尔金山区转了几天,丝毫找不到突破口,带来的给养一天天减少,几个人焦虑无比。也是命不该绝,出来巡山的武警官兵碰到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他们,指给他们出去的路标,并叮嘱抓紧时间走出无人区,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危险就会成倍增加。
几个人顺着军人所说的路标抓紧时间往前赶,在路过一条河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埋在沙石中露出小半部分的白玉。几个人顿时看呆了,那玉肤若凝脂,洁白无暇,目测有80公斤左右,是块极品好玉。这时天已经快黑,他们要么抓紧时间走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要么用两三个小时将玉石挖出来,也算不枉此行。
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不多,带来的给养所剩无几,天气不是狂风就是冰雹,任何形容天气恶劣的词汇用在这里都不为过,一旦天完全黑下来,出现无法预测的险情,几个人性命难保。
千辛万苦的来这里就是为了找玉,他们选择了活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白玉。赶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车开上了武警官兵所说的公路段,脱离了最危险的地带。几个人头发干枯像茅草,眼睛深陷,嘴唇裂开了深深的口子。回首过往,他们像做了一场噩梦,几个大男人们百感交集,忍不住嚎啕大哭,庆幸死里逃生。
玉石那么美丽,可是寻找的过程却充满艰辛。在这条古老的玉石之路上,有太多历史故事的叠加,他们只是浅浅涉足了这里,又匆匆离开了。他们最终两手空空,沿着玉石之路西线库车、阿克苏、轮台、吐鲁番回到了哈密。
在采写《史话哈密》部分稿件时,我多方打听哈密以前发生的老故事。机缘巧合打听到了当时阿尔金山一行的司机王师傅,事隔近40年后他讲起这段经历,感慨唏嘘。他始终热爱玉石,家中小有收藏。自年那趟回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及从前,再也没有去过野外。
纵观历史,尽管寻玉、采玉艰辛,我们的先民们还是将昆仑山上的玉石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中原,呈现在世人面前,创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众多艺术品中,制作认真精细莫过于玉器;历尽沧桑而光彩不减者,莫过于玉器。
古老的玉石之路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风烟当中,曾经发生的故事却愈发的鲜活起来,带给后人们无限的想象。中国人敬玉、爱玉、赞玉、赏玉、戴玉、藏玉的历史之风至今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份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
end
楼兰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