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入手的高质量图书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今日推荐:《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作者:曲小月。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古风遗韵·古都城楼

相传,有一年,鲁班爷带着他的儿子和徒弟赵喜去北京云游。一天,他们看见有人正在修建城墙,亟待竣工,城门下脚所需的白玉石以及城门里用的豆渣石,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材料。

眼看工程完不了,工头心急如焚。见此情形,好心的鲁班爷便带着儿子和徒弟赵喜在北京周围四下寻找。

又有一天,当3人走到离北京不远的、北京西南的琉璃河时,鲁班爷看到河边有许多豆渣石,河底有许多白玉石。

于是,他就对着河面大声地喊道:“河底下有白家哥儿们吗?你们醒醒!”

说来也怪,果然有来自水底的声音回应道:“有,有,有!”

接下来,3人就商量如何搬运石头。豆渣石黄黄的,似牛皮,赵喜决定把豆渣石变成牛往北京赶;白玉石白白的像羊毛,所以鲁班爷的儿子打算把白玉石变成羊往北京赶。

商量好了运石头的法子后,鲁班爷又对儿子和徒弟说:“必须一夜运到北京,如果天明鸡叫,石头可就要露了原形,再也走不动了!”

鲁班爷的儿子答应了,赵喜也答应了。

天交定更后,鲁班爷不慌不忙地来到河边,冲河岸边上的豆渣石、河底下的白玉石,大声地吩咐着说:“老豆、老白,你们辛苦辛苦,到北京去吧!你们到了那里,帮助把北京城修成了,你们可就是一千年、一万年都有名啦!”

不知道老豆、老白是否听到,总之他们都没应声,鲁班爷的儿子直皱起了眉头,赵喜也禁不住地笑了起来。

这下子,鲁班就急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地大声吼道:“老豆、老白,你们给我快快地走!”

老豆、老白本来故土难离,但经不住鲁班爷的麻烦与纠缠,一块块豆渣石变成了一头头健壮老黄牛,跑了过来;一块块白玉石变成了一只只温顺大绵羊,跳出水来。

鲁班爷心里高兴极了,赵喜师兄弟两个人,分别赶着牛和羊,经长辛店,过卢沟桥,直奔东北走而去。

当时,素来诡计多端的赵喜心里暗算:牛比羊走得快,我这回可不能让鲁班爷的儿子抢了头功,要是能让鲁班丢人现眼就最好了。

于是,两人才一过卢沟桥,赵喜就“叭,叭”两鞭子,转眼的功夫,赵喜跟那群黄牛就没影了。鲁班爷的儿子走得也不慢,刚到四更天,就看见北京城了,心想:这回真没违背父亲吩咐的限期!

眼看羊就到城边了,忽然“咯儿咯儿”一声鸡叫,近村远村的鸡都就叫起来了。其实,这是赵喜的豆渣石运到了以后,怕师哥抢头功,学了一声鸡叫。

听到鸡叫,鲁班爷儿子赶的那些石头变的绵羊,忽然间就全倒下又变成石头了。这些石头,远远看去,就仿佛还像一群绵羊似的。

后来,明朝在这里修建了西便门,人们就管这群汉白玉石羊叫“西便群羊”。

明朝初期,北京城建成后,西便门仍在北京城墙西南端角楼旁边,为北京外城西南角的城门,在当时的形势下,最强烈的愿望是安宁,安宁压倒一切。

西便门是明、清时期京师外城七门之一,主要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组成。西便门与东便门,是北京修建较晚的两个城门。

年,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保障北京城的安全,明朝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但因当时低估了建筑的规模,受财力限制,就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修建了永定门等5门,从而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形。

后来,外城城墙东西两端与内城城墙相连接处附近修有两座朝北向的城门,分别就是东便门和西便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