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颜色丰富多彩,白、青、碧、糖、墨、黄各有各的特色,但在年到年和田玉大火这十年,那些五颜六色的玉石和籽料以外的原石都被轻轻放在一边,大量的玉石爱好者只紧盯产自新疆的白玉,而且非籽料不可。在盛产白玉的玉龙喀什河用现代机械手段,野蛮地挖河三尺,且日日不间断,以至于开采量直逼过去几千年,新疆白玉匮乏问题日益突出。
因为商家和玉石爱好者追捧太过,懂不懂行都一头扎进玉石投资里来,也就导致很多关于白玉品质如何判断的说法越来越杂,很多人都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今天我们就简单说说,那些年被误解的新疆白玉。
清白玉三羊执壶
白玉不是越透明越好
很多人误解白玉就是越透明越好,但其实质地细腻的白玉往往结构紧密,凝脂感很强,好的白玉我们形容它像羊脂、像牛奶,呈现的效果往往是半透明甚至微透明的。新疆白玉就会呈现这样的结构特点,反观青海白玉山料质地就比较松,透明度就偏高。
白玉不是越白越好
这是误解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盲目相信羊脂白玉就是越白越好,要白的发光,白的发亮,白的像水光肌一样,那大理石、玻璃料更白,怎么不被划为和田玉?
清白玉羊首耳瓶
白玉要温润细白才能赏心悦目,并不是纯白,而是带着油脂光泽的白,就像美女扑了粉的脸,散发的是自然细腻的光感。而且有些白玉白的并不好看,行业用语常形容一些白玉带阴、瓷,这就是俗称的死白、干白,感觉像瓷器一样,这种质地的白玉会大大降低自身价值。
不同白度的和田玉
白玉无瑕靠的是工艺而不是幻想
还记得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是怎么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当着众人面抢回来的吗?他诈说和氏璧上有瑕疵,引得秦王把和氏璧交还蔺相如要他指出在哪,蔺相如才有机会拿着和氏璧佯装要摔碎它,威胁秦王兑现承诺。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对白玉无瑕看得很重,有一点瑕疵都要心痛不已。
但在天然玉料中,质地细腻、颜色均匀、没有僵棉绺裂等瑕疵的白玉少之又少。真正要想达到白玉无瑕完美效果的,依靠的不是幻想和运气,而是设计和制作。
很多能工巧匠能够根据绺裂等瑕疵的走势和特点雕刻成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或者将瑕疵转换成图案中的一部分,成为浑然一体的存在,或者加以处理和掩盖,剔除影响整体感的杂质。好的玉雕工艺不仅可以实现白玉无瑕,还会大大提升玉器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