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历史有八千年之久,玉器从一产生,就与女性之美结下不解之缘。
兴隆洼的那一对玉玦,就是耳环的最早雏形,换句话说,也是最早的奢侈品。
据考证玉玦已经距今年
玉、自古以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人们用玉来比拟财富、美德、学识、容貌、信义等美好事物。
其中,以玉来比喻女子美貌的美丽诗词更是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她们的地位或者命运也在玉中显现出来。
海南黎族的老人还有带大耳环的习俗
古人认为玉是至阳之物,这一点从周易的“乾”卦中便可见出,所以佩玉在古人的眼中是辟邪的功能。
古人相信宇宙间的搭配一定要阴阳平衡,古人采玉,亦称“踩”玉,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只有属阴性的女子才能到水中去采玉,那时水波粼粼,月光明亮,水中的玉石在月光的照映下莹莹发光,女子结伴沿河滩走过,看到泛光的玉石用脚探踩便可知真假。从古人描述的这段画面中,我们可以想象美玉面世的美好画面。
早期的和田玉采集都是从河道中拾取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最初的钻孔而穿当做配饰,到美轮美奂的玉器,人们对玉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意识不断提升。玉不再是简单的配饰,它是生活必需品,更是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物。至春秋战国时期,玉作为神性功能的地位渐渐受到冲击,观赏功能被逐步提升起来。在漫长的玉文化演变中,玉被比拟成一切走到极致的美。
商周时期的佩玉是身份的象征
我们很多人只知道《诗经》中有大量以玉的诗句,《卫风·木瓜》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之句。《孔疏》:“琼者,玉之美名,非玉名也”。还有许多以玉比美的诗句,比如:“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道出了当时的人们对玉以及女子的欣赏。自《诗经》之后,用“玉”象征美貌的诗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诗仙李白也有“玉面耶溪绿,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面的玉面、玉容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美得毫无瑕疵。
李白在《南都行》中写道:“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是对女子美貌的非常高的赞美。
陈性《玉纪》中概况了古人辨玉的标准:“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敛含蓄、温文尔雅、刚柔一体的女子方可达到至美的境界。
语言的长久沉淀,让我们直接明了地体会到玉与女性的美好,同时也让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达到形神相合。
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镯
晋代陆机的的绝妙佳句:“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诗仙李白的佳句:“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
玉本身高贵、美丽、内涵丰富,而与玉有关的词汇,也是玉的价值和内涵的一种体验,可以在《汉语大词典》中找到多个以玉为词根的词或词组,又惊奇的发现竟有十分之一与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玉门”专指女性的阴道,“玉津”指口水,“玉容”指美丽的面容,“玉弓”是指畸形的玉足等等,非常之多。
“玉”被用来形容和赞美女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方方面面,从头到脚,从外貌到内心,从静态到动态,应有尽有。形容女性外貌和身体部位的有,玉指、玉甲、玉尖、玉葱;玉肌、玉臂,玉胞还有玉腕等。这些词语美化了女性身体的每个部位,同时也展现出了女性的静态之美。形容女子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
商武丁的妻子妇好也是最早的玉器收藏大家
仙姿玉色,是外在之美;
冰清玉洁,是内在之美。
身材之美,亭亭玉立;
肌肤之美,冰肌玉骨。
粉妆玉琢,琢出了具体的女性美;
瑶环瑜珥,是不可触的抽象之美。
美女流下眼泪是抛珠滚玉,较弱的美女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
走在古代的庭院里,我们能听到珠圆玉润的美女的声音,能看见出生名门的金枝玉叶。
冰骨玉洁、守身如玉,歌颂了古代女子的贞洁之美。
如果她们不幸身亡,又是玉殒香消、香消玉减、玉碎珠沉、珠沉玉碎。
“白纯束,有女如玉”都说女子如玉,这里的玉就是指新疆和田玉了。玉与女子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细腻温润的性情,莹白滑润的肌理、纯洁美好的心灵、坚韧隐忍的内在。
女子如玉,含蓄蕴籍、意境深远。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这只玉凤代表了早期玉文化的意识已经成型
“玉和女人是一种互相涵养的关系。那么有隐忍魅力的美玉,必然配有内在魅力的女人”
---贾平凹
“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如玉般温柔纯净,虽出于尘世,却不染尘埃。“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林黛玉优美的身体像白玉雕成的花树迎风傲立,给人一种傲岸不逊、冰清玉洁的美。
红山文化时期的女性生殖崇拜从玉器上也看到实物
佩玉的女子,天生应该与茶香、琴弦为伴,万丈红尘惊扰不了她。外面的世界一日千里,天翻地覆,她也仍在室内淡定地烹茶弄琴,不随时间老去。春夏秋冬的轮回无法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即使风雨侵袭,她抬眼间的一笑,也仍是从前的月白风清。
佩玉的女子,总有着说不尽的婉约。那一脉脉一丝丝古典的风情,如水波一样,缓缓地浸没了钢铁城市的冷漠与坚硬。中国的女子,天生适合佩玉。玉的温润莹洁、玉的含蓄细致,那种静静栖于一处不事张扬的内敛,那种蕴含在极深处的世事沧桑,也绝难改变它的美丽。
唐代的镶金玉镯更能显示出佩戴者的雍容华贵
一块玉,在与肌肤的日夜相亲相随中,渐渐会变得更加细致更加柔润。
一个人,在与玉年年月月的长相厮守中,终将与玉渐渐共为一体。
佩玉的女子亦是,纤纤弱质中常有凛然风骨,温柔婉约中会有坚定的拒绝。一路行来,是玉壶冰心,虽然历尽世事,仍不染风尘。
佩玉的女子是世间极品,可以揣想,可以惦念,可以与之相交、相亲,却常在不经意间与之错肩而过——只因为相玉,需要的是人间难得的慧眼。
女子佩玉也是阴阳调和的一种方法
在中国文化中,玉一直是纯洁、美好、善良、高雅、尊贵、品位的象征,而这些又都是东方女性的特有的品质。
与玉为伴的女子,不随时间老去,万丈红尘惊扰不了她,始终宁静如水,温婉似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即便是被岁月洗去了容颜,回眸一笑时依旧月白风清。
影视剧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开始出现
玉可碎,不可亵!
男人佩玉,讲究的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气质。
女人佩玉,要的是玉洁冰心的那份安心,那份沉静,那份雍容和气场。
有人说,还是玉好,不朽不烂,不言不语,摸上去永远是光滑如十八岁姑娘的肌肤,安安静静的陪完你一生,才想起去陪别人!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