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上条的实验,古砣作工砂痕与现代金刚砂作工痕的区别一目了然:
神人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前
上海博物馆藏
古砣工是砣具带动湿砂在玉料上作工,人工牵动砣轮旋转,力量小、速度慢、方向为双向——进退进退,留下的砂痕:游离状态,有深有浅、有进有退,有纵有横,颗粒粗细不均,无明显边缘,琢玉后犹如已经过打磨,工痕内与玉表面视觉反差小,有相对润度感。
图1-1
现代电动金刚砂固定在合金的钻杆上作工,电动旋转,力量大、速度飞、方向单一,留下的砂痕:直平行状态,深浅一致、生硬,明显边缘,偶见蹦茬,工痕内与玉表面视觉反差大,必须打磨才能缓解,工痕干燥。
图1-2
由此可见,古玉的工痕直接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利用现代工具无论如何也仿不出古代工艺痕迹,这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古玉鉴定工上的重“点”所在,万不可忽视。
以下一组工砂痕(图2)——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本组解玉砂痕纵横交错划痕,粗细、深浅、方向、宽窄不一致,为古砣工砂痕特点;其砂痕所产生的视觉不一是磨工精细和粗糙的差别而产生。
以下一组工砂痕(图3)——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本组图片无论是阴线砂痕还是打磨砂痕,都是直平行、强反光、干涩感觉,是现代电动金刚砂痕的特点。
高仿工也在“与时俱进”,高仿技术层出不穷,如用机器工打稿,然后手工修磨,手工抛光类的仿品,初看都有一定的杀伤力,要想真正学会鉴别,还是需要狠下一些“磨刀”功夫的。
另外,仅仅识别古砣与新工痕的区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综合其他鉴别因素进行考量。
我国玉雕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有七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里,玉器以其神秘的寓意,精美的纹饰,特殊的磨制手法,在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久远的影响力,自然也得到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的无限推崇。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攻”字就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制作一件玉器是多么艰难,就像一场攻坚战。但是,聪明的古代工匠依然找到了制作玉器的方法,那就是广泛使用“解玉砂”。那么何为“解玉砂”?使用“解玉砂”工艺制作的玉器又为我们提供了何种鉴别依据呢?
1
解玉砂,即古代琢制玉器用的矿砂,古代切割研磨玉石,制作玉器所必需使用的工具。砂也可写做沙。解玉砂由采集来的天然刚玉砂矿和石榴石砂矿,经捣制筛选制成。在古代典籍中,解玉砂又称碾玉砂、邢砂、磨玉夏水砂。
解玉砂磨玉产生的痕迹在鉴定古玉中是贯穿始终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用解玉砂切割的断面,表面上粗糙,像磨砂玻璃,但有一定的光泽度,这种光泽度,不是太亮又不是无光,我们在学术上称为亚光状(亚光,多角多面微细的反射光),仿制品是没有这种特征的。
如果是用电动的工具切割,表面是很平整的,且具有很高的亮度,如瓷器表面。
古代解玉砂磨玉,其工艺既有其精细,也有其粗糙。这里所说的粗糙,我们可以理解为原始性,表现为略显粗犷的风格。
古代制玉,将玉块切割好后用线锯划成圆,其产生的痕迹就是“线锯痕”。
两个玉工坐在凳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了一个大玉璞。他们各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这个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古代切割玉石的线锯法,像拉木头一样留下痕迹,有垂直不等的平行线,这些线就是拉动过程中解玉砂留下的,其留下的痕迹可以概括为粗糙斑驳,但是有隐隐约约的平行线,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光泽度。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的镂空,一直是由线锯来完成的。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出现了金刚砂砣电动砣具,这才改变了用线锯划玉的历史,自那时起,玉器加工留下的痕迹也就完全不一样。
2
解玉砂制玉产生的痕迹,是贯穿整个玉器鉴定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使用解玉砂的工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相比,痕迹很不一样。
在钻孔时有打孔的痕迹,这在古玩行俗称“风腰孔”。外大里细的两端,有的单面孔像喇叭孔一样,即“喇叭孔”,俗称马蹄孔。
一般具有这类特征的玉器都是来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制玉,虽然是解玉砂制玉,但是其工艺原始,所以制作出来的玉器表面粗犷豪放、器型简单、线条流畅,工艺痕迹具有其原始性,这是当代最难仿制的。
古玉用解玉砂钻孔,其产生的螺旋纹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一是钻孔螺旋纹的宽窄、粗细、深浅不一:古钻孔是靠管钻带动解玉砂研磨玉料,由于钻孔时用力不匀、解玉砂颗粒不均,从而使孔壁所遗留的解玉砂研磨痕迹有宽有窄、有粗有细、有浅有深。
二是高古钻孔走线变轨、螺旋纹变形:在铜、铁器钻管产生之前,主要采用自然界的竹、木、骨管,由于这些自然材料的柔韧性,容易使钻头变轨、钻痕走线、孔道变形。
手工的螺旋纹起伏不定、宽窄不一,最重要的是有光泽度,古代工艺磨玉的过程,实际上也等于抛光的过程。而电动螺旋纹则细密、均等、非常平直。
所以在鉴定古玉时,一定要注意制玉的工艺,因为制玉工艺在玉器加工过程中贯穿始终,是最难仿制的。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