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矿石资源大国,矿石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质量优,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目前已经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石有多种。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就以盛产玛瑙著称,遍地都是玛瑙,在当地人看起来,玛瑙之多简直就像随处可见的石头一样,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玛瑙河。
玛瑙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玉料,它有着美丽的色彩、丰富的纹理和温润的触感。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自古就被人们所喜爱。但是你知道玛瑙是怎么形成的吗?
玛瑙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沉积岩、火成岩、变质作用、热液蚀变、人工合成等。所谓沉积岩,就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会沿着裂缝或孔隙侵入到地下水中,并沉淀下来,从而形成的。
当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时,水就会蒸发,岩石中的矿物质也会随之析出,最终结晶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石头,这就是火成岩。变质作用则是指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的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上的变化,而变成另一种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酸性气体以及岩浆冷却后,会在地表留下大量的含铁质的地层,这些地层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经过长期的接触交代,其中的某些元素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就叫做热液蚀变。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着许多的人造宝石,比如水晶就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但它们并不属于玉石。但是在中国的玛瑙河,所有玛瑙都是天然形成的,堆积在一起从远处看来,就像一条河流一样。
玛瑙河就在内蒙古的赤峰市。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有座小村庄叫玛瑙河。它位于大青山深处,与河北、山西隔山相望。这里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
在漫长的岁月里,勤劳智慧的玛瑙河人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从夏朝到清朝,这里曾先后为冀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据《史记》记载:“黄帝战尤,遂至于涿鹿之阿,登熊山,而邑于幽州之野。”意思是说,黄帝打败炎帝,一路东进,来到今天的喀喇沁旗,登熊山顶,建都于今日的北京市怀柔区。当时,这座山上还留有黄帝城遗址,即现在的琉璃庙镇。后来,人们便称这一带地方为古幽州。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自然似乎也特别偏爱这里。这里的玛瑙河有数不清的天然玛瑙,玛瑙的颜色众多,有红、白、蓝等颜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性,其中红色为最贵的一种。
但是颜色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衡量一块玛瑙的价值,还要看它有没有瑕疵或是裂痕,以及这块玛瑙的水头怎么样。“水头”指玉的透明程度,透明度越高,越显得晶莹剔透。一般来讲,“水头足”(即透明度高)的玛瑙价格较高。
在中国的玛瑙河,就曾经出土过一块价值过亿的玛瑙。因为以前缺乏对国家资源的保护,玛瑙的价值也不为人知,很多当地的牧民都可以自由捡走河里的玛瑙。
有这样一块石头,在被捡走的多年后才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块玛瑙如此珍贵!不仅颜色极为稀缺,而且玛瑙的水头很好,堪称玛瑙奇石,它天然形成的外观给人遐想的空间,拍卖的价格高达亿元,让人不禁啧啧称奇。
玛瑙作为一种天然玉石,其色彩斑斓、质地坚韧、温润细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是珠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近些年的价值也逐年增加,这块玛瑙的收藏价值无疑也会水涨船高。有很多人看到玛瑙居然这么值钱,也想要去内蒙古的玛瑙河里捡一颗,毕竟一本万利的事情,万一捡到的是一块稀世珍宝呢?
随着现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玛瑙河早就被作为国家资源保护了起来,谁也不能随便进入带走玛瑙石,否则就是窃取国家财产。就连国家每年的开采,也要严格按照计划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