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安,古称黄龙府。这里历史久远,文脉深厚,英雄辈出。农安借天时,凭地利,用人和,以中华龙文化为精神内核,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全县五大战略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农安县委书记张知众说,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借势“中华第一龙”重现“太平中华城”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道路上,农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年,农安左家山出土的“中华第一玉石龙”,将历史定在-年前,比红山玉龙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提前了近千年。这说明至少在年前,松花江流域、伊通河流域就有人居住,这也将长春年的历史提前年。
中华第一龙玉石龙
悠悠华夏,亘古绵长。农安县有年的文明史、年以上的建城史,有“两代王城、五朝重镇”、“黄龙文化”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肃慎文化、扶余文化、渤海文化、高句丽文化、辽金文化都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农安历史厚重,文脉悠长。农安在尧舜时期属息慎,夏商周三代为肃慎也称稷慎,当时肃慎国西南部名曰合龙、九州、喜都等名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农安。汉魏晋时,农安属夫余国,曾经一个时期是夫余王城,金前期也曾一度以农安作王城。
肃慎是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并同中原交往最早的民族。在先秦古籍中,“肃慎”夏以前被称为“息慎”、“稷慎”。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上面就记载了肃慎向传说中的“舜帝”朝贡“弓矢”的历史:“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来朝,贡弓矢。”年前的周朝“成周大会”,肃慎不远万里来贺,带来了贺礼和东北各部族的致意。这条打通了从东北到中原地区的朝贡路线,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东部“丝绸之路”,比起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几乎早了十个世纪;沿袭而来的还有七百余年的扶余文化,强盛的渤海国文化时期,这里的扶余府是通往西部草原“冰雪丝路-契丹道”的重镇;另外还有辉煌强悍的辽金文化等。这些无不彰显着农安在东北地区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习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农安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载体,以中华第一龙为品牌形象,以龙文化为精神内核,将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融合,打造出全域旅游的核心产品,一个具有以产、城、景、文相融合的生态园区——“太平中华城”。
张知众表示,太平中华园区建设,将充分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史书上有记载、历史上曾确切存在而现在消失的建筑和景观,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紧扣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结合各个朝代特点进行重点打造;同时,还要结合“中国梦”,增加园区内的互动性和现代性,充分融合赛事,使体育比赛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相互支撑,建设成为旅游度假和绿色休闲康养中心,增加境内外游客参与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
集纳数千年文明的博物馆
阅尽千年风雨的宋代辽塔
打响五大战役燃亮全域旅游北宋定窑的龙纹盘
农安县以五大战役为立足点,打响全面振兴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一大战役,新安合作区建设攻坚战。农安县按照“一心两臂,拥抱长春”的半环式发展格局,建立核心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的新安合作区。新安区先后引进了恒大文旅、高科技农业、大健康产业等项目,成为农安县稳增长的动力、调结构的新路径、促改革的新活力。
第二大战役,水利建设工程攻坚战。依托河湖连通工程,打造太平河、小苇子沟、大苇子沟和中央排水路等水系建设,完善西部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解决全县80万亩耕地缺水问题,让全县60万以上的农民实现增收。
第三大战役,全域旅游攻坚战,促进地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加快融合,加速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
第四大战役,波罗湖、太平湖生态建设。在波罗湖区域,打造旅游度假和绿色休闲康养中心。在太平湖打造7个板块的生态经济开发区。目前,太平中华城项目吸引了包括中城金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万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吉林荣发集团、泓政集团、吉林建工集团等多家大企业加盟,开创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整合的新模式,打造成世界级的华夏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第五大战役,三产融合攻坚战。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哈拉海“三辣”深加工产业园、开安玉米深加工产业园、新安合作区农产品产业园等7个园区,以“园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物阜才能文丰,农安全域旅游产品以“五大战役”形成的强大物资保障为基础,以龙文化为主线,历史文化为核心,打造全域旅游系列周边产品。如仿定窑宋官窑系列产品、中国玉礼文化产品、以东珠为核心的东北贡品体系、以步摇为主体的龙凤饰品体系、以旗袍为主体的古装服饰体系等。内引全国、全世界的旅客到此旅游消费、外拓四海销售渠道网络,使农安完成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壮举。
受益全域农民带动乡村振兴
旅游是转型发展的支撑,农安县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作为服务业攻坚的重要引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产业。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建设,提升乡村环境卫生,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文明和谐,瞄准农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有效地推进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品质化和产业化,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向纵深化和全域化方向发展。
张知众表示,盘活农安现有乡村旅游资源,使农民成为旅游受益主体,做到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激发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这与全域旅游中的“共建共享”理念相契合,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有效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相融,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农安县根据各乡镇自报和古迹遗址分布情况,初步谋划全县开发旅游景点54处,每个乡镇打造2个以上特色旅游景点,促进地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加快融合,加速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目前,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推进国家A级以上景区申报工作,博物馆已完成整体规划和招投标工作,正式开工建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城黄龙府借势天时,巧用地利,广兴人和,以龙文化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的县域经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