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最近几年质量上成的和田子玉越来越难得一见了,但被大家追捧的名目却越来越多。什么沙枣青、黄沁子、塔青,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而在这之中,天地皮又似乎是存在时间最为短促的一个。
难道是这种子玉的品质不足以与前述那些精品并驾齐驱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天地皮子玉又凭什么为一众资深人士所津津乐道呢?想要解开这一疑因,还得从它的样貌与成因说起。
所谓“天地皮”主要是指在一颗新疆和田子玉的上下两面都生成较为艳明的皮色。其中又以红黄褐等色的聚皮为佳。而这种皮色又以出现在纺锤状子玉的纵轴两端最为少见,但偏偏就是这个品相的子玉最有利于后期的加工与创作。
而片状子玉的正反两面具有天地皮则多为上侧浓重,下层浅淡。同时,这种皮色在现实应用之中也更难有亮眼的表现。生成这两种天地皮的内因是和田玉在山料阶段多为板状,其外侧一般都生有浆石层。
这些透明度略低,质地疏松的乳白色物质附着在玉石体表,经过剥落风化,直至生成子玉仍然有所保留。其外因则是河水中的氧化铁等物质缓慢渗透进入浆石层。在如此的过程中,相向的两面同时生成皮色的概率当然会大大降低。
物以稀为贵,这也就是天地皮和田子玉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同时,生成天地皮当然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所以具有这种皮色的子玉的老熟气一般也就要更高一些。
到了加工环节之中,天地皮子玉又往往受到高度的重视,被精心设计加以巧雕,于是用它制成的玉器往往能大放异彩。既然天地皮子玉有这么多优点,其也曾经一度为爱好者们所推崇,那为什么这种子玉的热度会一闪即逝呢?
首先是具有这一特征的新疆和田子玉虽少,但俄罗斯山流水却数量巨大,尤其在雕刻成器之后,二者非常难以分辨,这极大败坏了天地皮子玉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在天地皮子玉方兴未艾之初,个别网络主播又在尚且没有能够了解清楚其优势所在的情况下,就急于获利,大肆推销原石,违背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基本原则。
一块顽石的视觉冲击力虽强,但必然没有玉器成品那般耐人玩味,过度刺激后难免迎来寡淡乏味。如此将欣赏方向带偏,也就难怪天地皮子玉如昙花一现的没落啦!
而且作为一种皮色特征,天地皮也并没有与油润度、脂粉感、糯性等关键玉质指标存在必然联系。所以拥有这种皮色也并不意味着玉石的总体质量有何优越,仅可视作一种锦上添花的附带加分项,所以也就很难保持长久的热度了。
总之,无论什么品类,一时之间被吹捧上天,都不意味着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田玉能否长线升值,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玉石的真实质量、雕工水平等要素。仅仅是凭借着一个响亮的名词或者几个网红的聒噪,一时之间可能身价倍增,但时间久了,还是要回归其本位的。